婆婆来了

作者: 白青篱

  日期:2017-06-03 07:13:11
  简介
  孟锦挡不住乡下的婆婆不请自来,非常不满,紧张,暗自准备各种防御小动作,然而,婆婆从不按理出牌,孟锦迷惑了,而且,连她的老公马远大也渐渐觉得亲娘变得十分陌生,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1)
  孟锦吵闹了不下几十次,还是没有犟过马远大。终于在初秋的傍晚,婆婆一身朴素打扮,拎着一袋子柴鸡蛋以及两只土鸡,从乡下来了。
  虽说市里离马远大的老家只有300公里,坐汽车不过四个来小时,但孟锦素来不与婆家来往。婆家其实就婆婆一个人,马远大是独生子,不到五岁就没了爹。前年春天刚结婚时,孟锦跟马远大回老家住了几天,见过婆婆。婆婆看起来寡言少语,待她很客气,不像是个厉害茬。
  但孟锦知道寡母独子最难相处,这是亲妈在她结婚前后总唠叨的一句话儿。
  更何况孟锦看过《双面胶》,看过《安娜与王贵》,看过《裸婚时代》,看过《当婆婆遇上妈》,还有《婆婆来了》。反正关于婆媳关系的家庭伦理剧,不管狗血不狗血的,她都喜欢看,一边看,一边心里更加认定了孝顺的儿子难以成为贴心的老公。
  孟锦不阻止马远大给婆婆寄钱寄东西,逢年过节,她也可以陪马远大回老家看看,但是她不愿意跟婆婆同住。
  孟锦的家宽敞明亮,是近一百五十平四室两厅的大房子。马远大的妈一来,孟锦有种预感,自己的大屋子马上就会变狭小得透不过气。
  不过,孟锦到底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心不甘情不愿,面子上的事情也得过得去。何况,她不打算刚结婚就离婚。
  孟锦满面笑容的,把婆婆安排在了书房旁边,一间带卫生间的客卧。里面早铺着干净整洁的床单,放着簇新的被子枕头,还配置了一台二十五英寸的彩电。
  马远大说:“咱家啥时候新买的彩电啊,客厅有个壁挂就够看了。”
  婆婆跟着说:“是啊,小锦,不用再花钱啦。”
  孟锦瞪了马远大一眼,接着换上笑容,对婆婆说:“妈,这不是让你躺着休息也能看电视嘛,省得您闷得慌。”
  马远大跟婆婆都非常受用,满是赞许的看着孟锦。孟锦不再说话,继续挂着笑容去厨房准备饭菜。
  洗着菜,就听那娘俩的声音飘过来。马远大说:“妈,您媳妇儿特意给您安排住带卫生间的,这以后洗漱多省事啊。您来,我教您怎么使用。”
  婆婆马上赞叹道:“媳妇贤惠啊,媳妇好,还是你说的对,妈应该早过来,熟悉了你们的生活习惯,等媳妇怀孕了,我好能照顾她。”

  马远大嘿嘿傻笑了几声,就热情地教他妈使用卫生间和电视机。婆婆好像很聪明,一会功夫就会了。娘俩儿接着唠起乡里乡亲的一些琐事。
  孟锦在厨房起劲地剁着菜。孟锦认为自己今天最出色的表现,就是牺牲午休时间,抢先买了个彩电,安排在婆婆住的房间。这当然不是她孝顺,她还没给亲妈买过超出这个价的东西呢。
  马远大刚提要接婆婆来的时候,孟锦就怕顶不住他那股犟劲儿,一边吵着架,一边已经开始盘算了。
  孟锦想了一遍所有看过的关于婆媳矛盾的片子,几乎都是婆婆来了儿子家,不拿自己当外人,随意干涉小两口的私生活。而且还老脑筋,总是认为男人是天,女人是地。放任儿子当大爷,儿媳妇有一点伺候不周就生肝气。当儿子的再不会和稀泥,儿媳肯定要心生不满、委屈、压抑。再发生点什么事情,就会跟老公打架,跟婆婆拌嘴。曾经还算和睦的婆媳,就此失掉了最初的客气容忍,斗成了乌眼鸡,连累着幸福的小家庭土崩瓦解。

  总之,婚姻最大的杀手,都因为有个多事之秋的婆婆。必须想办法隔离开婆婆与小家庭的生活。

  日期:2017-06-03 07:16:10
  (2)
  一向爱睡觉的孟锦,想得差点失眠。终于想出单独给婆婆买台电视的妙计。让老太太爱看什么就看什么,爱看到几点就看到几点。最好是除了吃饭以外,都待在自己的房间。孟锦不在乎那点儿电费,她希望和马远大依旧可以穿着睡衣,在厅里的沙发上边看壁挂,边打情骂俏。
  安排婆婆住带卫生间的卧室,也不是因为孟锦体贴。自己亲妈来住,孟锦都给安排另外一间卧室,共同使用厅里的大卫生间,她怕两个卫生间收拾起来麻烦。
  但婆婆就不同了,一来,孟锦不知道她到底住多久,晕,不会真等着她怀孕,再一直到生孩子吧。要是她三五年之内不怀孕呢,老太太都住在这,不得把她烦死。而且她真的怀孕生孩子了,也不想婆婆在旁边,既不专业也不好使唤。她亲妈早答应会报销找月嫂的钱。二来,孟锦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富裕殷实之家,对农村来的人,总会有不自觉的轻视,觉得他们卫生习惯不好。当她想到婆婆可能小便都不冲厕所,洗手池里满是花白的头发,也不弄干净时,就有要抓狂的感觉。

  所以眼不见为净,也减少矛盾的发生,让婆婆用独立卫生间的客卧,是最上策。随便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忍。等老太太一走,马上找专业家政彻底清理。

  其实,孟锦并不是个爱收拾的勤快人。她家只在双休日,才会有打扫活动。马远大负责地板除尘,她擦擦桌椅家具,洗洗存放一周的衣服。要是像单位的丁姐那样,每天早起都搞一遍屋里卫生,孟锦可做不到,她的懒觉还没睡够。
  第二天,阳光最灿烂的时候,孟锦才睁开双眼,马远大没在身边。她懒洋洋地套上睡衣起了床。不上班的时候,孟锦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
  孟锦走出卧室,发现客厅、餐厅、玄关都被收拾得纤尘不染。阳台的晾衣架上,五颜六色挂满她和马远大的衣服。
  孟锦不用转眼珠,也知道大部分活计都是婆婆做的,马远大顶多协助下。乡下人就是勤快,孟锦心想。
  婆婆没打扰她睡觉,默默给做了家务,令孟锦比较满意。当然她还是没喜欢上这个婆婆。毕竟刚开始相处,现在蜜月这词可不是夫妻才专用的。
  孟锦像领导视察般,彻底把家里转了一圈,了解到那娘俩儿确实都出去了,就半躺在厅里的沙发上,给亲妈打了个电话。她控制不住地想说说婆婆的闲话。

  孟锦不算很八婆。大部分场合,她都以一种高雅得近乎天使的样子为人处事。
  其实刚结婚去婆婆家一趟回来后,孟锦就憋了一肚子的话。但那会儿为了马远大,正跟爸妈闹得僵持不下,孟锦不能给自己上眼药水。跟闺蜜们更不能说。闺蜜里,数孟锦长得最好看,家境最好,也只有孟锦偏偏爱上凤凰男马远大。其她的姐妹嫁得都是非富即贵,孟锦见过人家的婆婆,个个雍容华贵,珠光宝气。
  孟锦就全咽到肚子里了。不管谁问婆家,她都说得跟世外桃源似一样,草长莺飞,树木郁葱,掩映着几间红砖青瓦。
  她不能说婆婆扎着粗布方头巾,穿着宽大的抿裆裤,仿佛是五六十年代革命片走出来的人物。她也不能说婆婆住在乡下都罕见的土坯房里,木格子窗户连玻璃都没有。虽然因为她来,新糊了白纸,屋里还是分不清昼夜,暗无天光。还有院子里的鸡狗四飞,屋后猪圈挨着草棚子搭的厕所,气味熏得她水喝不下,饭咽不进去。她更不能说婆婆给的两千元红包和金手链,是马远大提前预备好的,而她早已经心知肚明。

  幸而马远大一直非常宠她疼她,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没多久就成了单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爸妈终于转变态度,不再让小两口租房子,将家里的另外一套大房钥匙给了孟锦。
  日期:2017-06-05 05:25:29
  (3)
  如果不是婆婆的到来,孟锦真不愿意想起那些日子,自己忍受的无助与酸楚。
  这次,跟亲妈通电话,孟锦就想肆无忌惮了。
  孟锦直接切入主题,说:“妈,我没挡住马远大,昨天下午那老太太过来了,我亲自下的厨。”
  孟锦的妈说:“你跟人家儿子结婚,还能挡住人家来往走动。做顿饭算什么,往后啊,事儿多着呢。”
  孟锦说:“第一次来我家,就拎一袋子柴鸡蛋和两只土鸡。”

  孟锦的妈说:“乡下人嘛,就是又穷又小气。又不是没给你打过预防针。”
  孟锦说:“我不是嫌贫爱富,要不然也不能嫁给马远大。但是,人得讲究个外面。拿东西小气巴拉的,我不计较。进回城里,不比在乡下喂鸡喂猪,做庄稼活,怎么也得收拾收拾,打扮下啊。她可不,那身衣服旧的都看不出啥颜色了,鞋子还是条绒带扣袢的,一看就知道是乡下来的。不过比我去她家那次算是不错啦,好歹没穿抿裆裤。”
  孟锦的妈说:“连双皮鞋都没舍得买啊,她儿子怎么也算是单位的中层干部,万一逛街遇见同事领导,不让人笑话。你们给寄的钱都哪去了,乡下平时也花不着啥啊,真是穷惯了。”
  孟锦倒杯牛奶,边喝边接着说,而且有点越说越来劲儿:“她那脸黄黑黄黑的,皱纹都满得快搁不下了。她也不比您大几岁,您多显年轻,皮肤保养得又白又细。您跟我上街都说看着像姐俩儿。您要跟她上街,看着准像娘俩儿。”

  孟锦的妈啐到:“什么话,混说八道!”
  孟锦差点没让牛奶呛着,赶紧撒娇:“妈,我没贬低您,我夸您呢。您没看见,她那头发白了一多半,也不去染染。怕化学药品不安全是吧,那不染了,自然点,去弄个合适的发型不就挺好的。”
  孟锦的妈说:“白头发也好看,那个老明星秦怡,多美多高雅啊。”
  孟锦语言丰富地描述着:“哪能拿她跟明星比啊,就说城里这普通老太太,剪个短发,烫个花、弯什么的,都显得挺精神。她那头发又稀又少,头皮都快遮不住了,居然给留到了腰那,还分成两根麻花辫子在脑后盘成大卷。您是没看见过,甭提多土气多难看了。还有,女人不管多大岁数,都是女人,总要有些化妆品,最起码得有护肤的吧。她老人家还真的什么都没有,香皂都是我给准备的。秋天干燥的多厉害啊,我抹好几层上妆还费劲呢。她本来岁数大就没啥水分,出去还不给吹爆皮儿了。要不我把那护手霜给她擦脸吧,不过,好歹也是雅顿的,真有点舍不得。”

  孟锦的妈说:“给她买瓶郁美净,才十几块。”
  孟锦说:“恩,好主意,明天上班我就去买,到时候我老公还得夸我贤惠。”
  孟锦的妈说:“晚上请老太太出去吃顿饭,再怎么说是亲戚,礼数要到。按说我们都应该过去,就是你爸这些天身体不舒服,我要带他去输液。”
  孟锦说:“妈,您怎么不早说,我过去陪爸上医院。”
  孟锦的妈说:“你爸还是老毛病,没事。你难得休息两天,多放松下。记住跟老太太保持住客气,对你婚姻有好处。有啥为难的地方,都跟妈说,妈给你拿主意。过两天,我再安排见面。你们结婚时,我跟你爸反对,没搭理人家。现在你过得还不错,应该补上。”
  孟锦还要再说话,听见门锁响了,就赶紧说:“妈,不聊啦,他们逛回来了。”
  孟锦利索地收了线,藏起刚才的尖酸刻薄,热情起身迎接婆婆和马远大。
  日期:2017-06-05 05:37:31
  (4)

  婆婆跟马远大都拎着好几塑袋子东西,孟锦眼珠一转,摆出露八颗牙的标准微笑,接过婆婆手里的,说:“妈,远大都领您去哪里玩了,累了吧,先歇歇喝口水,我们一会出去吃饭。”
  婆婆一样摆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盈盈地说:“不累,在家吃吧,都准备好东西了,今天我们吃西餐,妈主要想给你们做煎牛排,试试忘了没有,还能不能做。”
  孟锦以为自己出现幻听,婆婆刚说出要在家吃,她就想婆婆大概想吃炖土鸡,怎么飘出西餐,煎牛排这些词了,孟锦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反应过劲儿来。
  马远大在一旁解释着说:“我本来领着妈逛农贸市场,妈突然说要逛能买做西餐材料的店,我就领着妈去了超市。妈说我们村小山子在五星级酒店做了大厨,回村后教会很多人做呢,妈想给咱们露一手。”
  孟锦似笑非笑地把几个袋子拿到厨房,她看到袋子里果然装着各种做西餐的主料辅料。牛排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沙拉酱、黄油之类的都是大品牌。
  马远大跟着进来,把手里东西放下。孟锦瞄一眼,里面除了西兰花,西红柿,卷心菜,土豆,葱头什么的,居然,有一瓶品牌红酒,那价钱,还真不低。
  马远大发现孟锦脸色不大对,就说:“小锦,你不知道,妈做炖菜、面食是村里一绝,你那次回老家不都尝到了,还赞不绝口呢。妈只要说会做了的,肯定不能失掉水准,其实西餐比中餐简单,不就那几个样儿。”
  孟锦淡然一笑,从牙缝里面挤出微弱的声音:“没事,我不介意做小白鼠。我有点困了,先去卧室躺会儿,等着品尝妈的手艺。”

  孟锦跟婆婆打了下招呼,就带了快控制不住的酸劲儿回了卧室。
  其实,听完亲妈的提醒,孟锦就没想着要省钱,去吃西餐也不是不行。可是一个几乎没出过村的乡下老太太忽然说要做西餐,还一股脑的把材料全买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她刚嘲笑完婆婆土气没见过世面,老太太回来就要做西餐,好像专门针对着她刚说过的那些话。怎么这样巧啊,孟锦心想,晕,家里装着窃听器吧。当然她很快否定了,给马远大十个胆,量他也不敢监视自己。他老妈更不可能,别说没时间没机会,就是有这个条件,这老太太未必知道什么叫窃听器。
  是马远大给出的主意?也不可能。马远大就喜欢北方炖菜,最不愿意吃西餐,有时候被她哄着去了,回家还得煮袋方便面,楞说自己没吃饱。昨晚睡觉前,马远大还嘀咕,趁着休息日,应该把土鸡褪毛,加上粉条蘑菇一起炖了。孟锦记得,马远大说的时候一个劲儿咽口水。
  当然,孟锦最发酸的地方,还不是婆婆要做西餐。而是从这件事上,能看出这乡下老太太不是她想的那样简单。
  孟锦并不准备跟婆婆常住,也没打算建立什么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婆媳关系。可就像亲妈说的,嫁给人家儿子啦,不管婆婆多贫穷没见识,礼数上应该过得去。请婆婆出去吃顿饭不过是礼数上该有的事情,
  当她说出打算出去吃的时候,心想婆婆差不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受用,非常乐意去。另一种是节省惯了,坚决不去,在家里吃。正好就让他们娘俩儿准备晚饭,做土鸡炖蘑菇粉条就行,但自己不下厨。婆婆来的第一天,已经做过饭了,不能让他们认为媳妇是个长期厨娘。
  但是婆婆的回答,竟完全背离了她的预设。这实在让她对婆婆已形成的居高临下的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兵来将挡,水来土吞吧,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孟锦平复下内心的翻滚思潮,嘲笑了下脑瓜里的丰富联想,就打开笔记本,上网玩起了欢乐斗地主。手气还真不错,几次大倍数轰炸,外加一次春天,被系统踢进了大场子。
  孟锦精神抖索地还想斗下去,马远大高声叫她出去吃饭。
  日期:2017-06-05 06:22:19
  (5)

  西式晚餐都摆上了桌子。大椭圆白瓷盘子里放着煎好的牛排,牛排下面铺着卷心菜叶,点缀着几片西兰花瓣,胡萝卜片,颇具些唯美的艺术风格。两个中型圆白瓷盘分别放着水果沙拉和蔬菜沙拉。
  桌上最热气腾腾的是罗宋汤和切片面包。色彩丰富鲜艳的罗宋汤装在大敞口的白瓷罐里,罐旁配着长柄的白瓷汤勺。刚出面包机的切片面包没有简单的放在长方白瓷盘里的,而是细致的铺垫着印有浅色花纹的雪白餐纸,有着小资情调的讲究。
  三人座位前已经分别放好了,被浅浅地倒进了红酒的长脚酒杯,刀叉和小碟子、小碗、小勺整齐划一的放在酒杯旁边。
  这套西餐具还是孟锦结婚时候亲自买的呢,但她没在家里做过一次西餐,所以器具连外包装价签都没拆过,就被冷落进了杂物间。这娘俩竟能找到它们,并擦拭得光彩照人,用途分明的摆上餐桌,令孟锦有点惭愧。
  孟锦蜻蜓点水般挨个尝一口,就知道婆婆是真的会,而且使用了开在中国的西餐厅的改良做法,非常适合中国人的肠胃。香甜的水果沙拉,咸甜的蔬菜沙拉,酸甜可口的罗宋汤,嫩嫩的挂点血丝、煎得七八分熟的牛排,配置的红酒带着不俗的醇厚绵长。切片面包里的鸡蛋应该放了不少,这跟孟锦每天早起给自己做的面包一样风格,她最喜欢多加鸡蛋。
  不过还是牛排和罗宋汤最得孟锦的心,比她常去的那个西餐厅做得还要好吃,整个价格算下来大概不足西餐厅的三分之一。

  马远大一直在紧张地观察孟锦的神色,发现她的脸部线条正在趋于柔和,就问:“不错吧,小锦。”
  孟锦轻笑着端起酒杯,说:“远大,来,我们一起敬妈,谢谢妈做的晚餐。”
  孟锦觉得自己举杯的姿态做得非常优雅,可她很快发现对面婆婆的动作毫不逊色,倒是马远大跟抓大茶杯似的露着怯。
  婆婆微笑着抿口红酒,轻轻放下杯子,接着动作娴熟地切起牛排,孟锦忘记了自己吃,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的刀叉交替动作。旁边的马远大手忙脚乱将一块牛排弄到地上,慌张地起身去捡,婆婆没有理会,顾自吃着,吃得津津有味,气定神闲,没发出半点声音。

  孟锦一阵心神恍惚,若不是婆婆依旧穿着寒酸的衣服,梳着土气的麻花盘头,加上黑黄色满是皱纹的干瘦脸庞,她差点以为这是个来自大都市的名流贵妇。
  吃罢晚餐,马远大张罗着打开电视,跟婆婆一起坐到厅里的长沙发上选剧看。孟锦面无表情的开始收拾餐桌,马远大立刻过来殷勤地抢着把杯碟端去厨房,开始清洗。孟锦就去洗澡了。
  等孟锦洗完出来时,发现那娘俩儿都在书房。马远大站在家用小梯子上,正在书架最高层翻找着。
  孟锦走了过去问:“找什么呢?”
  婆婆笑笑说:“电视上没啥我爱看的,挺无聊的。刚才远大给我找个宅门剧,说是很火的,上岁数的人都爱看,我看两眼就看出很多地方都不对。就说衣服吧,富家小姐、太太在家也不是穿成那个样的,那种面料款式的旗袍是出门会客,参加个什么活动的礼服。谁在家没事穿成那样的,行动坐卧也不方便啊,在家是有家常衣服的,还有太太的出身是大户人家,怎么一有点事就能当众就大着嗓门连喊带叫的,那不合规矩,会被人笑话,说成悍妇的。不仅影响影响自己的声誉,也影响娘家和婆家的体面。我是看不下这样的剧,也许现在的人们太不了解那时代了,觉得好奇才爱看。我想看会儿书。远大说家里有本《聊斋志异》,我让他帮着找找。”

  婆婆说的时候,黑黄干瘦的脸庞,始终挂着非常富有教养的温婉笑容。经历过西餐牛排罗宋汤之后,孟锦不那么大惊小怪了,她对马远大说:“你下来,没在上边,底下这格就有。”
  婆婆说:“远大刚才拿了,这种版本太新鲜,我看不习惯。”
  马远大说:“是啊,妈说喜欢看老版本的,我记得家里有,前两年我从旧书摊淘的。”
  文言繁体字竖排版的《聊斋志异》,马远大是买过这么一本书,翻看几次觉得实在费劲,就放在书架最高的地方权当收藏了。孟锦仗着自己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有点底子,还背过其中的两篇应付考试,就一边奚落马远大,一边骄傲的拿过来看。但是,文言加繁体,让她耐不下性子,并且竖排版让她看一会儿就看串行,只能囫囵吐枣般去揣摩蒲松龄老先生的意思。捱过半个小时,孟锦推说眼睛疼,把书还给了马远大,再也没动过。

  后来书店搞促销,她买了本打了三折的精装插图铜版纸印刷的《白话聊斋》,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全本,从此开始理直气壮地,对所有根据《聊斋》改编的影视剧痛心疾首的批判。
  想到此,孟锦又一阵心神恍惚。婆婆不是村里的,婆婆不是农家妇,婆婆是金玉满堂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落难在乡间,隐姓埋名几十年。婆婆是谁都不识的金镶玉,如今,终于要在我这个儿媳妇面前灿烂了。
  日期:2017-06-06 05:57:42
  (6)

  马远大终于翻出了灰尘累累的《聊斋志异》,下了小梯子,递给婆婆。婆婆激动得如获至宝,唤马远大赶紧拿来抹布,然后就以弱风拂柳的力度,将书里书外的浮尘掸了又掸,擦了又擦,方才捧着回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婆婆迈着犹如少女般轻盈优雅的步子离去,孟锦费了好大劲儿定下神来,对马远大说:“你姥爷家是做什么的?”
  马远大挠挠头说:“当年好像成分挺高的,被批斗过,我妈不愿意跟我讲家里以前的事情。我爷家以上三代全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到我爸这儿,成了村里的知识分子,当过民办教师呢。村里人都说我家祖坟地方找的好。虽说我家五代单传,我爸刚五十多岁壮年时就去世了,可我是这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县考第三。我爸妈结婚很多年才有的我,当时还想着不行抱养个吧,要不这老了咋整,结果我终于呱呱坠地。我妈说我爸都不知道怎么疼我好了,我妈没奶水,我爸想尽一切办法借钱买奶粉。后来为了让我能长期喝上奶,还特意养了两只羊。可我现在根本想不起来我爸长得啥样。唉,我爸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我妈也没有,我家没有全家福。开始舍不得照,后来就忘记照了。我小时候从没断过奶,直到自己不想喝了。我特别喜欢吃我妈做的面条,烙的饼。村里人都说我就是喝奶时间长,才比别的孩子有出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