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东流

作者: 大江宁静

  序
  记录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第一章 小镇

  1987年,仲夏夜,江北省山南县春江镇。
  春江区公所位于春江河北岸的一个小山坡上,从河谷看,小山坡犹如一只雄鹰展翅欲飞,而区委办公楼就位于鹰嘴的位置,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区委办公楼的三层高楼上眺望,春江古镇尽览眼底:春水犹如玉带从古镇蜿蜒而过,南北两岸吊脚楼房屋鳞次栉比、河堤上杨柳依依;自南而来的省道在古镇石桥上通过,向北部山区邻县山北县逶迤而去……古镇如画,美不胜收。
  吃过晚饭后,江少文在春江区区公所的院子里踱步,院子里玉兰树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过完这个夏天,他就要离开小镇,去县城一中求学了,看着这个呆了六年多的院子,小楼、玉兰、桂花树,大礼堂、电影院、住所后的桔园,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江少文心中莫名涌起一种淡淡地感伤,不知道此次离开后还有多少机会再回来,一边感叹着一边信步朝着山坡下的小镇走去。
  从区公所出来,沿着山坡下来通过邮政局、横穿省道,沿着他走了三年的道路来到熟悉的学校,春江中学。今天是个满月夜,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月色如水,让校园映照着明亮而又朦胧,像起雾一样看不真切。
  校门口那颗硕大的老樟树亭亭如盖,微风吹拂过空气中传来老樟树的香气,其间混杂了一些烟火的香味。树身上还有考上中专的同学们系上的红丝带。樟树从来被看做有灵性的树,不知道从何时起,春江中学的大樟树被人传言上面有“老爷”——大蛇或者狐狸、黄鼠狼之类通灵的动物居住,只要考生去祭拜他许愿,就能够在心想事成,鲤鱼跃农门。
  80年代,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能够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有份正式的工作,是个天大的喜事,中考对于许多农家子弟来说,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至于上高中,考大学,那是一个太遥远难以负担的梦。
  江少文的初中同学吴光明,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自带干粮前来上学,初中三年的学费,尽管只有10来元钱的学杂费也从来没有按时交齐过,所以虽然他的成绩很好,可是还是选择了报考中专,哪怕他的成绩在春江中学是数一数二的。江少文现在都还能够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中考看榜的时候瘦小的吴光明看到自己被市农机学校录取时候留下激动的泪水。
  在一个多月前的中考上江少文不出意料地夺得了春江中学的头名,也是整个山南县的第一名,被省重点中学县城的一中录取。其实裸分的第一名是吴光明—江少文在春江中学长期的竞争对手,整个初中时代,春江中学不是吴光明第一就是江少文第一,从来没有旁落过他人之手。不过江少文由于是全县的三好学生,中考加了10分,所以总分比吴光明还高了七分。但是吴光明选择了中专,要去山阳市读农机学校了,想到以后在县一中再也见不到这位勤奋而沉默的小个子对手了,江少文的心中还有点怅然。

  来到了老樟树下,看着地上的香火和烟灰以及挂满枝桠许愿红飘带,江少文也双手和十,在心中默默地祈祷老爷的保佑他事事顺遂。虽然江少文并不信仰这些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但是在月色下静谧的校园中,大樟树批满红彩带肃穆地屹立着,让他还是感觉到了一股未知的神秘力量,不由得俯首向大樟树敬了几个礼,就像每年清明时分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和祖宗们上坟一样。
  在月色下走过空无一人的教室,中考的红榜喜报还贴在宣传栏上,第一个名字就是江少文,然后是吴光明,不出意外的,春江中学中考又是全县第一、甚至可能是整个山阳地区第一。一直以来春江镇都是山南县或者说是山阳市的文宗所在,这跟山南县的历史有关。
  日期:2015-08-06 13:01:47
  山南县位于南山之南,从春江中学教室的窗口远眺,在月色下可以看到南山巍峨的藏青色身影。南山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是长寿的象征。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指的就是这座南山,据说他隐居的地方就在春江镇上一个破旧的小院落内。若干年后,江少文重回春江镇,看到昔日那个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被围起来树了一块牌子:写着陶渊明隐居处,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收费,门票二十元。更让江少文无语的是:整个山阳市下辖的五县二市五区,每个县市区都有陶渊明隐居处旅游景点,连位于山阳市西南部的陵阳市也不例外。因为距离太远,从陵阳市的市区市根本无法看到南山的影子。难道陶渊明当年的名句是坐在书斋里面臆想出来的,他根本看不见南山?

  自陶渊明隐居之后千年,随着汉人的南迁和对南方的开发,南山的寿山之名被位于更南方的江南省的南岳夺走,人们只知有南岳而不知有南山,甚至认为南岳就是南山。但是这一切对于南山并没有什么影响,亿万年来,南山一直静静地屹立在江北,默默地看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
  春江发源于南山之南麓,从西北到东南贯穿山南县,汇入瀚江。在春江和瀚江的另外一条支流陵水,三江会流之处,即是山阳市。山阳市古称山阳郡、山阳府,其得名也来源于南山山脉,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名为山阳。解放后称为山阳地区,改革开放后裁撤地区又改为省直辖市,是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北方的王朝征服南方南下必经的路线,锁匙之地,在历史上常常可以见到关于山阳城争夺之战。

  瀚江在山阳市汇合春江、陵水两条支流后,江水浩浩荡荡继续南下,在山阳市往南百余公里处流入大江,东去至海不复回。
  日期:2015-08-07 12:30:48
  在瀚江与大江的交汇处,则是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瀚江市,江北省的首府所在。
  如果说大江的支流瀚江是江北省的母亲河的话,那么瀚江的支流春江则是山南县的母亲河。全长200余公里的春水江像一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山南县百万人民,把山南县变成了一个鱼米之乡的膏腴之地。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分布的古镇如春江镇、铜船渡、步云桥、回龙湾……就像被珠串串起的一颗颗珍珠,其中春江镇则是春江上游、山南县北部区域的中心集镇,有山南县的“北乡”和“小香港”之称,每到初一、十五朔望之日,北部的十里八乡的乡民都会蜂拥到春江镇上来赶集,卖木材的、卖猪仔的、卖木器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把小镇围得水泄不通,使得通往北部邻县的省级公路交通堵塞,车辆排上几公里的长龙,连行人都无法从石桥上通过,家住南岸的春江中学学生中午回家吃饭也不得不绕道上游的水电站,天气晴好的夏天,一些性急的同学常常从水电站下方的河滩的水浅处涉水而过。

  日期:2015-08-07 12:31:43
  春江镇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在山南县乃至整个山阳地区很出名,就是文风最盛,有山阳地区甚至江北省文宗之称。有清一代出过不少进士,据县志记载达到33人之多,举人更是数不胜数,解放后学生的升学率很高,从春江镇一带走出过很多政治文化名人,在官场上做到高层副部级别以上入京发展的只有寥寥数人,但是县处级、厅局级干部相当多,据统计有数百人,以至于在江北省政坛有“山阳帮”的说法,而这些山阳籍干部多是出自山南县春江镇一带,大多读书考学出来,然后老乡带老乡互相提挈形成一个圈子。

  一个地方的风气有其渊源。如像邻县绍东县重经商而不喜读书,,子弟年长即走南撞北四处寻觅商机,有“江北省的犹太人”之称,绍东一带历来都出大商人经商风气浓厚民间甚是富裕,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山南县乡下走乡串户的卖货郎大多是绍东县人,本地人很少从事此项营生。
  其实山南县在历史上是一个战乱频仍之地,因为其是南下的交通要道,就像古人论洛阳所说的:“故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刀兵”,山南县也一样。明朝中后期,失地的流民一直在南山山区一带繁衍谋生,屡屡跟当地的土著爆发冲突,在明末的战乱中成为战场,流民和官军在此地拉锯,导致十室九空,南部地势低洼,河汊纵横,芦苇荡中是汪洋大盗河匪、湖匪藏身的好地方,连年的战乱,导致山阳县一带民风彪悍,家族聚众而居,喜好抱团排外,百余公里开外的大城市瀚江市的居民把山南乃至山阳地区贬称为“土匪窝”,认为其是一个出山匪、湖匪的地方,山阳人霸蛮,有匪气是外地对山南县和山阳市的印象。甚至在90年代编了一首流行的民谣:“火车好坐,山阳难过”,把山阳看做是车匪路霸横行的地方,谈山阳而色变。

  日期:2015-08-07 12:33:16
  而喜好子弟读书、年年升学率全地区第一、在省内小有名气的弥漫着书香之气春江镇在山南县乃至山阳市的好勇斗狠的整体氛围中看上去就像是一朵奇葩,一个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人,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儒,南山先生。南山先生本是江浙人士,在反清复明屡屡失败后隐居在南山之麓的春江镇,自号南山老人,不再从事政治活动,专心教书育人。在他和他的弟子的带动下,春江镇成为江北文宗所在。在有清一代共出了33位进士,位居全省之冠。

  春江镇的读书风气之浓也一时无两,家家户户都以送子弟读书进学为荣,哪怕食不果腹也要送小孩上学堂,跟隔壁地区的绍东县首先送子弟学经商,经商不成材的才去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日期:2015-08-07 12:45:43
  江少文是跟随父亲江忠信来到春江小镇的。他的父亲江忠信是六年前也就是1981年冬天调任到春江区区公所任区委副书记的——当时在县以下设区公所,山南县共有11个区公所,每个管理数个到10来个公社不等(在改革开放后公社改为乡镇)——后来为了减少行政层级,在90年代江北省开始推行撤区并乡工作,各小乡镇合并为2多个大乡镇,撤销区公所一级建制,合并之前的乡镇称为小乡镇。

  江忠信原是从山南县县委会干事,后下派到小乡任书记后,由于文丨革丨中风云变幻,赏识他的领导调离或者靠边站后,一直不得重用。在山南县的各个穷乡僻壤的公社兜兜转转10余年间跑遍了山南县的山山水水,直到总设计师上台开始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之后,年近4旬的他才被提拔为山南县繁荣的春江区公所区委副书记,负责党群工作,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
  江少文至今都还记得离开山南县北部那个名叫秋石乡的山区偏远小乡的情景:秋石乡连电都是江忠信任公社书记后拉通的,整个乡只有一条街道,除了收购猪的食品站、卫生院、粮站一家南杂店、一家豆腐店就再也没有人烟了,从街头走到街尾不需要五分钟时间。连每年去县上开三级干部会都丢人,其他的公社富裕的像铜船渡、春江镇是开着北京吉普去的,再不济也有部东风牌或者解放牌大卡车,只有秋石乡和另外一个枫林乡公社卡车都没有,是开着林场的东方红拖拉机去县城的。

  当调令下达时,连从不喝酒的妈妈都高兴得喝了二两白酒、脸色红润,面若桃花。一家子连夜就用公社的东风牌拖拉机装满了木制的家具横跨整个山南县来春江镇所在的春江区公所赴任。当然,政治上的事情一向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再江忠信上任的前2个月,在清理打砸抢份子和三种人的行动中,春江区的原区委书记被县委来人宣布隔离审查准备带回县上的时候,从区公所三楼一跃而下,脑袋像个西瓜一样摔在楼前的水泥台阶上,自杀身亡。

  江少文刚刚听起区公所的干部说过这件事情后,有段时间从区公所的大楼出来后总要抬头望望上面,生怕有人从空中掉下来,以至于宁愿跟随妈妈住在南岸的春江小学校园里面,也不愿住在区公所的楼房里面。
  日期:2015-08-07 12:46:38
  刚到春江镇的时候江少文还在上小学三年纪,那时候他的成绩也很只能算中上,之前由于爸爸的工作老是调动,而妈妈作为老三届的毕业生在文丨革丨后为了圆大学梦还去参加高考,考上后去到江北师大读了四年书。那几年江少文和妹妹江少兰、弟弟江少武都是外婆在带,老人家照看三个孩子能够负责生活饮食起居就很不错了,学习自然是放羊。
  爸爸调到春江区工作后,爸爸妈妈的工作也稳定下来,不再东奔西跑,江少文的学业一来在妈妈的督促下,二来在春江镇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下,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小学逐渐成为尖子生,到了初中更是常常不是春江中学的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从未跌出过全校前十名之列,这次中考更是一鼓作气夺得了春江中学乃至全县中考头名。
  而这6年来,江忠信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从区里面主管党群的副书记接任区长,在区委书记调任,又刚刚接任春江区区委书记,成为春江区7个乡镇10余万人口当家人,在山南县这个小地方算是一路诸侯,独当一面,小池塘里的大青蛙。加上儿子刚刚获得中考头名的喜讯传来,可谓是双喜临门。春江小镇可算是江忠信、江少文父子俩的福地。

  日期:2015-08-08 12:04:46
  第二章  梦想
  从春江中学校园出来后,江少文想到春江河南岸的春江小学去看看。毕竟在小学他也渡过了3年时光。沿着北岸的青石街道,穿过古色古香石拱桥,江少文来到了南岸沿江的街道上,吊脚木楼、青石板路、岸边依依的杨柳、清澈的春江河中褐色的水草在月色下像一团朦胧的烟雾……小镇很美,仿佛又一种岁月静好、时间停止流动的神韵。
  后来江少文走过许多古镇,湘西凤凰古镇、江南的周庄……觉得春江镇比起他们毫不逊色,别有一番风韵。周庄太精细了而不够大气,凤凰古镇江河过于险峻,美则美矣,一旦在洪水暴涨时刻,沱江立刻变成一条狂暴的害河,威胁着两岸居民的生命安全。不像春江这样温和,哪怕是汛期发洪水的时候水位也是缓缓地上涨,给你转移的时间和机会。印象中,春江河这么些年也只发过一次洪水,水涨到了青石路面上来,那几天学校都放假,大家在小水电站上看这涛涛洪水从电站的打开的闸门门汹涌地流过,上游不时漂流下猪、牛等动物的尸体,甚至还有大蛇在洪水中沉浮。江少文还在洪水看到一头肥猪在在波涛中挣扎,镇上打渔的宋老爹仗着水性好,踩水下河把这头几百斤重的大肥猪给拖到了岸上,发了一笔浮财。当然,涨洪水的时候随着洪水而来的最多的还是鱼儿,上游的池塘、田坝中的鱼儿都被洪水冲跑了,小镇的居民纷纷用挂网在洪水中捞鱼,装满了大桶小桶。

  日期:2015-08-08 12:13:04
  不过有特色和韵味的小镇在后来的开发中吊脚木楼渐渐被水泥柱子和砖混结构取代,校园门口的池塘被填埋盖上了商品房,河道里面的水草也不见了踪影,只有挖沙船突突突的轰鸣声。小镇失去了特色,就像无人欣赏的鲜花美景一般,万紫千红开遍,都付与断墙残垣,跟千万个没有被时代眷顾像周庄、凤凰一样成为旅游区的乡下小镇一般,渐渐消逝。只有校门口那颗老樟树依然还在,身上还是缠满了学子们许愿的红布条,作为江少文唯一一个能够联系起小镇过去的回忆。

  日期:2015-08-08 12:14:08

  从南岸街道的中间的理发店旁边转过弯从一条横巷进去,即是春江小学的大门。月色下大门紧锁,透过铁门和低矮的围墙可以看到校园后面广袤的稻田。
  小学的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候家离得远的孩子中餐都是在学校吃饭,从家里带米粮甚至是菜蔬来作为伙食费,只有家住在镇上的孩子就回家去吃,江少文的妈妈也是老师常常也在食堂中跟老师吃小灶,中午和乡下的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休息。午休时分常常趁老师不注意和小伙伴们偷偷溜到街道上玩耍,回来的时候被班主任彭老师——一个戴着眼镜喜欢练习书法的小老头——逮住,排队打手板。竹制的教鞭打手上一抽就是一条血印子,真的很疼。老彭头一边抽还一边问:下次敢还去不?大伙都一边哭着一边说再也不敢了,可是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疼趁着老彭头打瞌睡的机会又都溜到街上去买烧饼、糖果吃。

  日期:2015-08-08 12:15:58
  在这些小伙伴中有一个叫做大头的给江少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头叫做袁达,人很瘦小,脑袋很大,大伙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大头。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小伙伴们畅谈未来的人生理想,有说以后做军人的,有说做进城工人的,做科学家的,甚至有回乡下种田的,当种粮大户的,只有大头一鸣惊人:我要做皇帝!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许久,江少文才弱弱地说道:现在没有皇帝了,只有国家主席,总书记。大头大手一挥,那就做主席,像毛主席一样,为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

  一群人只剩下江少文和江少文的小伙伴、区委党政办冯主任的儿子冯伟没有说了。一群人看着他们俩,江少文示意冯伟先说。冯伟犹豫了半响,期期艾艾说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县委书记!
  “哈哈哈……”,大家都哄堂大笑,刚刚大头说了要做国家主席,总书记,冯伟就说要做县委书记,虽然大家都是小学生,但是总书记和县委书记差距多大还是知道的,总书记就是戏文中的皇上,而县委书记就是县令,七品芝麻官。一人笑道:县委书记是七品芝麻官啊,冯伟,你莫非要像徐九斤一样,驼着背见人就拜?另一人说道:你做县委书记?等大头做总书记封你做个县委书记就是了,总书记的秘书都是县委书记呢!一个同学说道:不对,我老爸说,宰相的家人都是七品官,何况皇上的秘书,那至少也是地委书记级别的……

  大家纷纷为总书记的秘书是啥级别争论得不可开交,全然忘记了初衷。
  日期:2015-08-08 12:18:02
  冯伟涨红了脸说道:县委书记权力很大呢,我看县委王书记来区里面视察,前呼后拥的,好威风呢!
  确实,不久前县委的王书记来春江区视察,连一向黑着脸不假辞色的区委书记张志豪也脸上也笑成了一朵花儿,亲自为王书记的蓝鸟小轿车开车门。当时江少文在一旁看了也就像刘邦当年看到秦始皇出行一样,有一股“大丈夫当如是”的感叹。如果不是老彭头对他的循循教诲,说不定江少文也会跟冯伟一样把做一个县委书记当作人生目标。
  至于那些说什么做皇帝、做总书记的,江少文只是付之一笑,他们对于体制并无了解,只是以戏文和想象来臆测现实。大头说的总书记,脑海里大概是以他们大队的支部书记为蓝本吧?

  就像流行的关于两个江青的笑话:一位乡下老队长问一个北京来的知青:江青是不是每天都蘸着糖水吃馒头?知青唯有诺诺。该老队长悠然神往道:江青肯定跟娘娘似的,每顿饭都是两碗糖水,一碗红糖水,一碗白糖水,一口一换,可劲儿蘸。二、粉碎四人帮后,开控诉大会,一位陕北老支书控诉江青:江青那臭娘们儿,床头还放俩糖罐,一个白糖罐,一个红糖罐,晚上睡觉之前还要吃一个白面馍,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吃红糖就蘸红糖。

  江少文后来在河南一带听到过得曲子也能与之相媲美:《关公辞曹》:曹操对关公唱道: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人的梦想总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没有现实大脑也无法创造一个从未有过的梦想。
  日期:2015-08-08 12:21:32

  终于轮到江少文了,小伙伴们一个个都望着他,看他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在小伙伴们期待的目光中,江少文悠悠地说道:我的理想嘛,就是像这春江水一样,向东流,到瀚江、到上海滩、甚至到大洋的彼岸美国等大城市去看看,去生活。
  小伙伴们一个个都震惊了,半响才有人说道:江少文你野心不小啊,去瀚江、上海滩生活都算了,还想去美国!我要是能在山阳市生活,不不,哪怕是到县城铜船渡的国营厂子里当一名工人,吃上国家粮就心满意足了。
  江少文说道:人的梦想是跟眼界、见识有关的。你们谁去过省城瀚江市吗?众人都摇摇头。一人说道我跟爸爸去过地委山阳市,令一人道:我在电视上看过《上海滩》。电视上不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去过瀚江市很多次,江少文笑道,他最初的梦想就是在瀚江市萌发的。

  日期:2015-08-09 13:51:20
  江少文的妈妈刘腊梅恢复高考后考上了江北师范大学,作为一个老三届毕业生跟一群少男少女在校园里一同念书。那时候江少文的父亲在秋石公社任书记,隔三岔五就带着江少文来瀚江市,一来是来看望妻子;二来秋实乡是全县最穷的山区乡镇之一,穷乡僻壤,事业上不如意,江忠信也起了调动的心思,他打算去省城找找门路,看能否调到省城来工作,等老婆毕业后分配到瀚江市的中学教书,全家搬迁到瀚江市来。

  江少文并不知道父母的心思,他只是满怀兴奋地期待每个月的省城之旅,在省城即可以见到妈妈,又能吃到在乡下从来没有吃过的冰淇淋、蛋糕之类的好东西,还能看到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儿童画报和电影,特别是瀚江市的马路有少文小学的操场那么宽,有轨电车在其上叮叮当当地疾驶而过,高楼大厦和看上去无边无际的城市房屋,真正地颠覆了江少文这个从穷乡僻壤中中出来的孩子的认知。他简直无法想象比瀚江市更大更繁华的北京、上海,还有香港、美国是什么模样,难道真的像科幻小说中说的那样,人人都住在摩天大厦中,驾驶着能够飞行的小汽车去上班,像蜜蜂一样生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