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作者:
奔石周
日期:2014-07-15 15:08:00
《罢免》,奔石·周长篇商战小说,12章,42节,30万字,完本,自即日起连载,天涯首发,寻求正常出版。
联系方式:邮箱:benshizhou@sina.cn QQ:2290858695
为了感谢涯友的厚爱,我决定拿出20本《罢免》来感谢跟帖最多的涯友,以本书正式签约日为准统计跟贴数,取前20名(届时名单将公布),待书藉出版后由奔石·周负责快递包邮送达。我将为每一本书签名,并写上涯友的网名,确保其独一无二。希望天涯网友支持,期待编辑支持。
下面介绍一下《罢免》,我总结了三点:A、纠纷宝典,B、背叛后视镜,C、民主窥视孔;并将这三点作成了自序《三棱镜》,这样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
三棱镜
——《罢免》自序
《罢免》是一个鲜活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事件,栩栩如生的人物跟你我身边的同事毫无二致。你在书中看到他们,会惊讶他们走进了书里;你在生活中看到他们,会惊叹他们从书里走了出来。
《罢免》是一个饱满的故事,情节密集得象流水线上的罐头,一个挨着一个往外挤,令人目不暇接;细节厚实得象春树上的嫩叶,一片叠着一片,每一片都活力四射,整棵树因而充满生机。
《罢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精彩源于冲突跌起,源于悬念丛生,源于深刻精辟,它就象一泓吸收了地热的温泉,因为扎根生活,所以热气腾腾,因为植根人性,所以发人深省。
故事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小公司的事,听起来没有以跨国公司和大集团为背景那么拉风,但是人性的展示在这种地方却更少伪装,真善美和假丑恶就象穿着睡衣在自家客厅晃悠的女人,全都露出不着雕饰的本真,解剖起来更加酣畅淋漓!
读《罢免》,请注意它的三个折光面:
第一面,纠纷。纠纷是能人的牡蛎,壳难撬,但味道可口。能人之所不能,披荆斩棘如履平地,这是一种本领,《罢免》的主人公叶舟就有这种在麻烦堆中打滚的本领。说《罢免》就是一本纠纷宝典也许有些俗套,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处理纠纷的智慧,学到不少排扰解难的技巧却是不争的事实。麻烦是生活的插曲,没有人喜欢,也难以回避,所以学会正视它,应对它,既必要又有益。
第二面,背叛。背叛是利益和仇恨催生的人性黑花,是人际关系中的爱滋病。背叛是友谊花园忠诚树上结的变异果,所有背叛的种子都是为了收获忠诚而播下的。这是它的意外性。
背叛是弱者逃生和报复的地道,是小人的武器。它是短兵器,只能贴身使用,所以背叛必须依附于信任。信任是背叛的通行证,是背叛的隐形衣。没有信任,背叛就象没有推进器的导弹,飞不起来,抵达不了目标阵地。正是由于披着忠诚的外衣,真假莫辨,背叛作为冷兵器才能在火器时代站稳脚跟,攻击起来无声无息,出人意料地直击要害,一招致命。这是背叛的迷惑性与欺骗性。
背叛具有明显的反噬特征,因为背叛者的能量很可能正是被背叛者输送的,被背叛的人很可能就是背叛的制造商。自己遭受的打击用的正是自家的技术,这使得背叛有着与众不同的痛。这是背叛的特殊性。
背叛还具有复杂性。背叛者通常不认为自己是背叛,而是良禽择木而栖;被背叛者往往也不会冰清玉洁,事情大多都有导火线;旁观者对于背叛往往褒贬不一,喜欢根据各自的好恶各人作各人的解读,因而关于背叛,总是永远伴随着谁是谁非的争论。
背叛还具有普遍性。背叛就象衣服上的污渍,一不小心就沾上了,穿得越久越不保险。背叛不仅可以自生,还能传染,特定环境下传染性还很强,足以形成墙倒众人推的连锁反应,让人防不胜防。
《罢免》就是一面观察背叛的后视镜,背叛的五个特征,书中全都可以看到。
第三面,民主。民主是一场极易演变成闹剧的盛宴,这是《罢免》最让人掩卷深思的地方。人们都知道专制是一把刀,却不大清楚民主也是一把刀。人们都知道专制能伤人,却常常忘记民主也能伤人。人们都了解专制制度下权力经常被滥用,却不理解民主制度下权力也经常被滥用,区别只在于专制是权力被少数人滥用,民主是权力被多数人滥用。人们痛骂专制制度下权力滥用的后果总是由人民承担,殊不知民主制度下权力被滥用的后果同样是由公民承担。
为什么民主有时会偏离美好的轨道?因为民主一下将普通民众推到了伯乐的位置,而很多人暂时并不具备相马的才能,所以民主的试错成本有时很高。并且,越是封闭狭小的区域,选择的余地越小,民主越容易形成烂苹果和烂桔子之间的取舍,结果怎么选都是错——不信,请看宏安公司是怎样消亡的!这可不是杜撰的故事!
所以,第一民主是好事,我向往民主;第二民主需要学习,不懂行就要交学费;第三,民主不应该演变为争权夺利的手段,民主的确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坐上驾驶席,但任何时候一辆客车人人都想当司机却并非乘客之福。
如果放飞我的期望,我希望《罢免》不止是一面三棱镜,而是一颗多面钻。可惜作家只是矿工,只负责开采,时间才是钻石的切割师,市场才是钻石的打磨师,读者才是钻石的鉴定师。作为鉴定师,您看见的折光面越多,看到的色彩越斑斓,说明您水平越高,矿工我越替您高兴!
说明:请不要批评《三棱镜》这样写有点王婆卖瓜,这是为了营销。此外题目中“好看的商战小说”,定语“好看的”也是写给搜索引擎蜘蛛看的,因为经常有人会通过百度查找“好看的**小说”。本书好不好看,只有读者才有发言权,正如我在《三棱镜》中说的那样,我只是个矿工,您才是鉴宝师!
日期:2014-07-15 15:17:06
第一章 穷公司,拖工资,职工闹,老总辞
(1)
1999年5月15日清晨,宏安建筑贸易公司总经理胡守业心事重重地出了家门,步履沉重地朝公司走去。大清早赶班,要求人多么兴高采烈也难,但象胡守业今天这样,带着一种赴汤蹈火的悲壮也不寻常。
胡守业今天实在不想去办公室,可不去不行,不去职工会找到家里来。这不是估计,前鉴历历在,比人一跑狗就会追还确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胡守业不知怎么突然想起这句话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却没有体会到这种描述惯有的豪情,反而觉得这个“偏”字用得真虚伪。谁会有安全的路不走,偏往有老虎的地方闯呢?只怕是背地里有不得不向虎借道的苦衷,明面上故意装出大无畏的气概罢?《水浒传》中的武松不就是因为赶路必须过景阳岗么?本人此刻不也是“明知有一闹,还需闹中行”么?
胡守业只是去上班,又不是去检察院投案,又不是去法院受审,何至于愁成这样呢?原来宏安公司惯例月半发薪,所以十五号是个特别的日子。发工资是公司的正常义务,常规工作,又有什么好忐忑的呢?原来他当的是小国企的穷家,春节过后已经三个月揭不开锅了。宏安公司民风强悍,素有闹事传统,他有强烈的预感,今天又将面临一场生死劫!
胡守业曾经是财委机关的一名科长,宏安公司是财委直属的国有企业,历来都是科长下派任总经理。胡守业是第三任,至今已有五年。由于公司在他的任期内由盛转衰,所以上面对他有些看法。
当然,现在重要的不是看法。看法这东西,有时候很重要,有时候不很重要。如果没什么东西比看法更重要,看法就重要,如果还有什么比看法更重要,看法就不重要。比如宏安公司的总经理岗位,本来是一场科长之间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传到胡守业手里,企业垮了,后边没人愿意接棒了,这事就比看法重要多了。“只要能回机关,你就说我不是块当老总的料,我也不在乎!”胡守业想。是啊,都走投无路了,谁还管得了别人怎么看?
胡守业住在政府大院,离公司有二十分钟步程。路过政府办公大楼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朝十一层望了望,那里现在是财办的办公室。1997年以后财委已由“人民政府财贸工作委员会”改成“人民政府财贸工作办公室”了,以前简称“财委”,现在简称“财办”。别看只是后缀改了三个字,这叫政府机构改革,而且是降改(地位下降),大事情!
“唉,我他妈真蠢,下去作死啊!”胡守业不知开展过多少次类似的自我批评了。一个人的自我批评如果暗中进行,通常就叫后悔,胡守业这几年可是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只看到管企业有费用开支权,手头可以活泛 些,想着当几年老总再回来继续当科长,两头不误。谁想到国有企业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眨眼之间就由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说起来,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困难国企的老总真不是人当的!公司吃了上顿没下顿,职工闹了一回闹二回,矛盾层出不穷,麻烦无休无止。在外面办点事,处处需要打恭作揖求人;回公司办点公,天天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安抚这个安抚那个。见官矮三分也就罢了,见了职工也矮三分,哪里有什么尊严?最苦恼的是,当老总的在无怨无悔地付出,职工却未必领情,一点要求没满足,就象你八辈子该他的没还清似的,翻脸就不认人!
胡守业从前年开始便再三要求回机关,前年是要求,去年是恳求,今年已经是苦苦哀求了。然而行政机关历来是下去容易上来难的,他在官场又没什么人脉,哪能说回来就回来?
“哼,五年了,于情于理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也完成了,今年再不解决,我也去闹!”胡守业暗暗在心中发起狠来。其实他老婆早就要他学职工的样去闹,可他哪有这胆啊?
要说这干部呢,怕领导的未必会怕职工,但是怕职工的一定会怕领导。怕领导而不怕职工,这叫上恭下倨,或谓谄上欺下,这样的人属于官场的正常生态。为什么说畏下者必惧上呢?因为如果一个人连无职无权的群众都搞不定,那他十之八九是软蛋,哪里有勇气挑战权力?
就在胡守业赶路的同时,贺满保也正急匆匆准备出门。刚拉开门,忽然想起了什么,往口袋里一摸,发现忘带一个重要东西了。连忙返身,拿过纸笔,俯在餐桌上写了一张领条:今领到贺满保五月份工资多少多少元整……
贺满保今年四十七岁,一个高大、粗暴、没文化的男人。由于脾气暴躁,老婆带着孩子跑了,现在一个人独居。此人相貌很不友善,满脸都是出天花留下的疙瘩,乍看上去有点凶相毕露。其实他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只不过是个喜欢胡搅蛮缠的刺头而已。
此刻的贺满保脸色阴沉,疙瘩颗颗紧绷,仿佛暴风雨前黑云堆积的天空,预示着他此行的目的不会是什么风花雪月的赏心乐事。
“唉,这个破公司,工资都要月月去争,今天还不知能不能到手,真他妈烦!”贺满保边走边想。要说心情,他并不比胡守业轻松。
七里牌八号,这里是宏安公司的大本营,鼎盛时期占地面积有二十多亩。宏安公司的原称是“丘山阳市宏安建筑安装公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是全市最早具有建安资质的三家企业之一,且其它两家都是区属企业,市级公司仅此一家,地位优越。该公司先后参与过省级重点工程丘山阳已内酰胺化工厂、泰商独资项目丘山阳正大有限公司等知名项目的建设,具备大型锅炉安装检修资质,身为其中一员曾经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不可思议的是,民营建安力量一崛起,国有建安公司就象游击队碰上了正规军,一触即溃。其实严格来说国企才是正规军,民资在那时顶多算小股游击队。可正规军偏偏败给了游击队,而且一败涂地。何故?因为国有建安公司,职工招进来时大多年轻力壮,能吃苦。成为正式职工之后心态就变了,年纪越大粗活累活就越不愿干。民营建安队伍可以永远是生力军,国有建安队伍时间一长全成了老弱妇病。宏安公司就是这样,员工不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建筑安装的路子越走越窄,从九十年代起被迫转行做贸易,公司名称也随之变成了“宏安建筑贸易公司”,隶属关系也由建委归口到了财委。
宏安公司是中小国有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疯狂扩张的十几年中,作为房地产业的参与主体之一,这个公司却春风不渡玉门关,由辉煌走向落寞。反差之大,令人震惊!
中村大厦,这是宏安公司的物业,不过加上“曾经”二字更准确,因为现在九层之中已只剩两层归其所有了。两层之中一楼是商铺,八楼是办公室,刚够一个公司撑住体面存在的底线。就这点可怜的资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要它养活一百二十多号员工多么困难。幸亏这里是黄金地段,一楼又有两千多个平米,面积比主体建筑大近四倍,每年还有些租金收入,勉强维持着,要不然早破产了。
有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贺满保来到中村大厦时,陈友湘、汪金、黄剑、卫达、阮宝、阳嫂、何责等十几人早已聚集在大楼的前坪了。宏安公司的家属院就在办公楼后面,所以职工来去比胡守业方便。这些人明显都是来领工资的,只不过此领不同于彼领——人们理解的领工资是公司统一造表发放,通知职工前来领取,宏安公司这些人却是个人打领条强领。打领条强领工资的意思是,公司的工资表可以不造,我的工资却不能不拿,公司有没有钱给全体职发工资我不管,你把我的那份先给我。
这些年中国出了不少带强字的新名词,房地产行业的“强拆”就非常有名。相比之下,困难国企的“强领”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在角落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了。
到场的人个个口袋里揣着领条,神色凝重,人群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前的紧张氛围,每个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大家深知,公司固然没钱,但隔三岔五总有些租金收入,大用做不了,照顾少数人还是可以的,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将这有限的资源抢夺到手了。如果不去争,或者抗争不力,那你就只能象大多数职工一样,上月等下月,等公司发慈悲,结果一定是时断时续,时有时无——麻烦的是,人吃饭却不能时断时续,时有时无,因为人等得,胃等不得!
看到贺满保来了,也没人打招呼。现在可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人越多希望越小。大家都知道,一楼自从改成市场以来,生意惨淡,收入寥寥,公司要多困难有多困难。
贺满保也没心思跟别人套近乎,只是觉得这样聚做一堆太扎眼,于是提醒大家分散点,免得胡守业不敢上楼。
他的合理化建议马上被采纳了。不是主意多高明,更不是他有多高的威望,而是他的动议符合大家的利益诉求。几乎不用语言交流,十几个人便三五成群分散隐蔽到商铺中去了,中村大厦前坪一下恢复了平静,就象一个铺了土、种了草的陷阱,看不出丝毫凶险迹象。
胡守业住得远,比职工后到。他先在马路对面站住,观察了一下四周,没发现职工聚集,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估计,今天来是总有人要来的,可能没这么早。要是运气好,能让他去办公室打个转身然后离开,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穷公司呢,发薪日老总躲着不露面是一回事,来过一趟然后丢下一句让职工充满希望的话——外出筹集资金去了——然后杳无踪影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前者是令人愤怒的胆怯,后者是令人暇想的进取。
(第一节上半部分)
日期:2014-07-15 15:17:58
(第一节下半部分)
胡守业迅速横过马路,三步并作两步跨入电梯。回头一看,仍然没有职工跟来,兆头不错。他按了八楼,恨不得电梯中途不停。电梯果然一路直上,看来今天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胡守业哪里知道,电梯门一关,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职工就开始从西边的步行梯飞奔而上,同他展开了赛跑。职工们并不打算超过他,只是力求尾追他,然后在他刚进办公室时,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门口,将他堵住,逼他就范。五年之中,胡守业被职工堵过很多次,最长的一次堵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还是他老婆哭到财办去了,上级领导调钱来解的围。
八楼,宏安公司的办公场所。标准写字楼,整层面积有六百多平方米。中间是走廊,两边是办公室。办公室一共二十一间,南边的每间有二十多个平方,北边的小一些,大约十四五个平方,每间都配备了独立卫生间,设施还不错。
楼道上,正对电梯门挂着一块约二十公分宽的木牌,长方形,白漆底,黑字,上面写着宏安公司的名称。这是典型的国企招牌,简朴而不失庄重,不醒目而不至于被疏忽。丘山阳当地的行政机关至今仍在使用这种招牌制式,而且挂木牌的大门一般比招牌上的铜字闪闪发光的大楼还硬气——不需要宣传而不担心你不自动上门,不必要张扬而不怕你不知敬畏,那才叫权力机关!只可惜宏安公司挂着木牌却是个例外,可见木牌挂的地方不同,分量也不同。就象胡守业,从政府办公楼的十一楼到了宏安公司八楼,就从令人尊敬的胡科长变成倒霉的胡总了。
八楼走廊从西往东,北边第一间是人秘科。小公司的人秘科是人事科和办公室的混合体——因为办公室也叫秘书科——各取首字便成了人秘科。合二为一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精简机构,节省开支。
人秘科的门开着,小吴早早就上班了。他是办公室的文员,三十不到的小伙子,忠厚老实,什么人都可以支使他,什么事都任劳任怨。这种性格对别人是真好,只是不知道当事人自己是否喜欢。通常老实人之所以老实,并不是自己愿意老实,而是生性如此,天命不由人。这就如同男人的**,关键时刻还是根根都能硬起来更好,举而不挺,挺而不坚,坚而不久,皆非正常状态。
第二间办公室是保卫科,里面有两张桌子,但只有岳东一个人在。岳东是公司的水电工,中等个,四十多岁,相貌跟能力一样平凡,平时主要负责设备维修和抄表收费。很和善的一个人,很有人缘,很适合挨家挨户敲门收水电费。他是那种可以算得上老实但并不木纳的人,跟小吴的懦弱又有所不同。
岳东对面那张桌子是他的顶头上司尹科长的。尹科长叫尹边防,人称“边哥”,是宏安公司的保卫科长。一米八二的彪形大汉,天生做保卫工作的料。保卫科长和物管员共用一间办公室,可见这间办公室也是一个混合体,只是没挂混合门牌,因为好象尚无“保物科”这类称呼。
尹科长现在还没来。他这个人吧,好饮酒而不好坐班,很有些桀骜不驯。公司领导在不在他眼中,难说。据说有一次胡守业气极了,曾当面怒斥他,“你就是一个吃身坯饭的人!”这句话显然是受到严重冒犯之后的回敬,意在警醒尹科长沾的是先天条件的光,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至于强悍的尹科长当时怎样刺痛了脆弱的胡总的神经,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间门上写着副总经理室,房门虚掩,开着一条缝。从外面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有人,从里面可以依稀看到外面的动静。这是培副总的办公室,那条缝是他精心部署的观察窗。
培总今年五十一岁,一个严谨有余、胆气不足的小个子男人。没有权力,也没有架子,也不知哪是因,哪是果。平易近人的领导总是受欢迎的,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培哥”。培哥是财务科长出身,现在是分管财务的副总,惜乎是个虚职。宏安公司既没有多少帐做,也没有多少钱管,小公司的财权历来都是一把手一手抓,哪里轮得到副总染指?
第四间是书记室,这是公司专职副书记老穆办公的地方。穆书记是宏安公司的元老,德高望重兼老奸巨滑——这两种品质有时很象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面似乎就不完整。他是退伍军人,连级教导员转业,高个,国字脸,仪表堂堂,身材匀称,外貌传达的绝对是正能量。
穆书记的身体出了名的健康,爬山比年轻人还利索,走路带起的风可以掀动路边的塑料袋,但是手上却有一张货真价实的伤残军人证,据说是三级甲等残废。三甲残废是什么概念,宏安公司的职工也不甚了然,不过听穆书记报那名号的神气,应该算有些分量的东西。起码他每月都有市民政局发放的一沓津贴,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都有人来慰问是事实。
“身体不好”是穆书记上自由班的理由。其实象他那么“德高望重”,从不做具体工作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不坐班也并不一定非要理由不可。反正职工无权管他,总经理胡守业没本事管他,财办领导没时间管他,他要是不上自由班,简直对不起这种天时地利人和!
宏安公司的管理人员都知道,穆书记一般是有利就来,有大利就早来,有事就迟来,有大事就不来的,所以象今天这样的敏感日,他的办公室照例是要唱空城计的。
人秘科、保卫科、副总室、书记室的对面是一间四连通的会议室,位于走廊的南边,约有六十个平方,是为开职工代表大会设计的,平时也用于管理层开会和会客,以上就是宏安公司行政机构的主体部分了。
再往西走,便是一长排大门紧闭的办公室,上面分别贴着安装分公司、钢材分公司、水暖器材分公司、陶瓷洁具分公司之类的铭牌,是宏安公司曾经拥有、现已倒闭的七个分公司曾经的办公场所。一直进到东头倒数第二间才是总经理室,总经理表面上与其它办公室无异,非常朴素,也没有门牌。再过去一间就是财务室,财务室装着全封闭的防盗门,从外面看不出里面的动静。财务室对面是档案室,档案室外面也装着一道栅栏门。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