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家沉浮(一个农村老太的坎坷一生)
作者:
茹沉
序言
这是个地地道道底层农民的故事!作者的亲身经历、耳濡目染、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人和事,底层农民勤劳、朴实、善良、与事无争,任劳任怨的在土里刨食,勤勤恳恳的耕耘,老老实实的做人,上帝并没有怜惜他们,灾难与不幸总是降临到那些老实本分的善良人头上,他们又是那样的不堪一击,痛苦的挣扎着在逆境中煎熬,、也揭示了他们的另一面,贫穷落后,愚昧守旧,井底之蛙的思想观念,束缚着他们停滞不前。遇到逆境,他们总是唉声叹气的埋怨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描述了她一生的喜怒哀乐,沉沉浮浮的场景,作者有一个快乐阳光的童年,一个暗淡无光,充满危机的青少年,结婚以后,更是雪上加霜,使她的人生路走到了最低谷,一步一泥泞,步步维艰。作者到了中年时来运转,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了大地,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底层农民也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彻底告别了贫穷,作者对命运也有了新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有多少人发家致富,有多少创业者前赴后继,又有多少人才脱颖而出,作者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苦难并不全是命运的安排,有很多的外来因素在冥冥之中操纵着命运,操纵命运的外来精灵又是什么?她当时很迷茫,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经过她多年认真执着的探索后,作者到了花甲之年,对命运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发现一个人的命运与家运、国运、天灾人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命”“运”这对困扰作者一生的幽灵,拨开了层层迷雾,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日期:2014-05-13 13:40:08
第一章
(1)生母去世
母亲去世,我还不满三岁,母亲平躺在屋内中央,脸上盖着黄纸,奶奶一边拉着风箱做饭一边叫着我的乳名:“沉沉,你没娘了。”没娘的含意,在我幼小的心灵还非常陌生,我说娘睡觉觉儿。奶奶看着年幼无知的我,伤心的哭起来,可怜的孩子,苦了你了。
我小时侯听外婆讲,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是战争促成的,外婆家住在汶河北岸南夏辉村,方圆几十里,就是外婆村有划船摆渡的,也是过汶河的必经之路。外公在南夏辉南北街面上开了一家店铺,那几年过往的军队特别多,有些当兵的很野蛮,吃了饭不给饭钱,还动手打人,街西面那家店铺的姑娘,被当兵的糟踏跳河死了,女儿的不幸姑娘的母亲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外公看着世道这么乱。那时侯母亲虽然还末成年,也长成一个少女了,经媒人撮合,在北庄子村给母亲找了门婆家,男孩正在上学与母亲同岁,那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父亲。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外婆把母亲打扮成男孩模样,送到父亲家,母亲换上女儿妆和父亲成了亲,就这样母亲从一个末成年少女变成一个小媳妇。
母亲和父亲成亲后,战争连年不断,又赶上三年大旱,蝗虫吃,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父亲的学业也维持不下去了,为了生计,父亲离家背乡,跟着熟人去了大连。父亲走后,母亲在婆家成了壮劳力,和爷爷一样下地劳动,锄草,收庄稼,爷爷推车,母亲就拉车,下地回来爷爷喝茶歇息,母亲就进厨房做饭,庄乡邻居都夸母亲能干,难得的好儿媳,母亲在婆家有干的没吃的,还有三个不懂事的小姑子,俗话说;小姑子多、是非窝,在那种黑暗的社会,恶劣的年景,封建愚昧的婆权礼教,压的母亲喘不过气来,奶奶的强势,姑姑们的不懂事,生母的日子可想而知。
父亲去大连一去六年没回家,外公外婆看着母亲太苦了,也但心小夫妻俩分居太久了,父亲在外另娶,外公亲自找到爷爷,催着父亲回家,爷爷这才给父亲捎信,不久父亲回来了,父亲在家母亲的日子好了些,有个说话的人了,就把她这几年受的苦,遭的罪向父亲诉说,父亲听了也很生气,给奶奶说:一样干活就得一样吃饭,不能再吃两样饭,有父亲在家,奶奶、姑姑们的行为收敛了些。
1951年我出世了,又过了两年妹妹出世了,在那种封建愚昧的思想欢念支配下,认为女孩是累赘、赔钱货,生女孩都是媳妇的错,母亲连着生了两个女孩,奶奶又不喜了,天天阴着脸不高兴,外婆拿来看母亲月子的鸡蛋,奶奶挑了大个的都给大姑姑拿去了,母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母亲月子里刷碗,不小心摔碎了一摞碗,吓出了一身冷汗,奶奶更没好脸色了,从哪开始母亲吃饭没胃口,早先奶奶也没放在心上,日子久了母亲瘦的皮包骨头,到后来床也下不来了,奶奶这才感觉到病情严重,叫父亲推着母亲到处看病,经过几家医生的珍断,说我娘得的干疤病,什么是干疤病,我是听大人说的,奶奶这才慌了神,一切都晚了,干疤,干疤,紧七慢八,就是死的快了活七个月,死的慢了活八个月,那时侯中国刚解放,医疗条件还很差,母亲就这样撇下我和八个月的妹妹,带着无限的牵挂撒手归天了。
日期:2014-05-13 13:50:34
外公做媒给我找了后娘
母亲死后妹妹抱给别人抚养,因为奶奶的厉煞名声在外,没有人肯上门给父亲说亲,父亲再婚就这样搁了几年,外公沉不住气了,忍下失去女儿的痛苦,放下对奶奶的怨恨,为了父亲他这个心上的女婿,外公亲自挂帅,说来了现在的后娘。外公做媒还得从叫后娘过节开始,外公和后娘的父亲是姑舅表兄弟,也就是我母亲的爷爷和后母的奶奶他(她)们是亲兄妹,有这层亲戚关系,叫后娘过节名正言顺,外公头一天叫来了后娘,第二天又去叫我,我太小去不了,父亲把我送过去,我们刚进门,外婆就犯病了,气官言憋的她上不来气,外婆断断续续口里念叨着,你要是老肖,就抱住这个针,(老肖、闺女嫁到婆家,用婆家姓称呼,父亲家姓肖,称呼母亲老肖),外婆手里拿着镜子,把针放在镜子上,镜子是斜放的,如果针从镜子上滑不下来,就是有阴魂伏身,针果然没从镜子上滑下来,外婆又上气不接下气的念叨,老肖别叫我难受,这时外公手里拿着几张黄纸,在外婆里屋烧了,外公就出去了。外屋里只剩下我、父亲、后娘、父亲做了一会也走了,这时侯外婆的病也好了,外婆说:生母的灵魂是我带进她家的,说母亲看着孩子亲跟着去了。外婆张罗着做饭,后娘也帮忙,吃饭的时侯我什么也不吃,一直哭着抓住后娘的衣襟不放,生怕后娘跑了似的,外婆说:你看这小妮子,和兰妮真有缘份,(兰妮是后娘的小名)。
父亲和后娘这次见面,是外公特意安排的,虽然谁也没说话,父亲给后娘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对后来提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几天以后,外公就去后娘家提亲,无论外公怎么说,后娘的父亲就是不愿意女儿当填房,(死了媳妇再婚称填房)还有个孩子,两表兄弟因为提亲还摔了茶碗,外公很扫兴的走了,又隔了几天,外公第二次上门提亲,这次还是无功而返,两次没说成,外公也泄气了,隔了一年多,后娘提亲的不少,就是相不中,后娘到了十九岁成了大姑娘了,还是没找着合适的,外公鼓起勇气,又第三次上门提亲,这次后娘的家人态度没那么强硬了,缓和了口气说:想见见父亲,父亲到了后娘家,家里人一看父亲,中等的个头,端正的面容,言谈举止优雅,又问后娘,后娘愿意,亲事很快定下来了。(提亲这一段是听后娘说的)。
后娘娶进门,外婆和后娘的关系非常好,后娘十岁的她母亲就去世了,后娘在她兄弟、姐妹、当中是最小的一个,后娘和她父亲、哥哥、嫂子一块生活,总觉的象缺点什么似的,外婆待后娘象亲闺女一样,到节就叫去过节,外婆教给后娘做针线活,后娘也很贤惠乖巧依赖外婆,感觉又找到了母爱似的,后娘和外婆的关系相处的象亲母女一样很亲切。
后娘娶进门还不到一年,生下了大弟,奶奶、爷爷、喜的简直是合不拢嘴,奶奶给大弟取名叫大山,爷爷家和外公家离的很近,象串个远门,爷爷、奶奶、感激亲家的宽宏大量,给他们说来个好儿媳,又生了孙子,喜上加喜,外公也经常去爷爷家串门,爷爷、奶奶象迎贵宾一样,非常热情的把外公迎进门,爷爷冲上茶,两亲家喝茶聊天,外公品口茶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说:南夏辉在大明朝年间出了个才人肖尚书,有一年山西抬着个大萝卜给皇帝进贡,显示山西的萝卜长的大,肖尚书灵机一动,从袖筒里倒出一堆小萝卜根,小萝卜衬托的大萝卜显的更大了,肖尚书说:山东地薄不长么,应该减粮,皇帝无奈,把山东的皇粮减下来,加给了山西,山西不服,起来造反,皇帝要动用武力镇压,肖尚书说:还是和平解决,皇帝说:谁去说合,肖尚书说:他去说合,皇帝认为他办不到,向肖尚书承诺,你要是说合了,我向你下拜,肖尚书试探皇帝说:此话当真,皇帝说:君无戏言;肖上书走后,文武百官一齐反对,皇上,君拜臣来没道理,一个谋士跪下向皇帝进谏道,皇上,您是一国之君,怎能屈膝向臣子下拜,皇帝说:君无戏言,谋士向皇帝献上计策,画个画像替代皇上,这样也不失万岁的遵严,又不失信臣民,两全其美,皇上采纳了谋士的建议。
肖尚书完成了使命,骑着马风尘朴朴赶到皇城,见了皇帝跪拜完毕,递上山西降表书,皇帝兑现诺言,拿出他下拜的画像,让太监递给肖尚书,肖尚书也没说什么,接过画像下殿去了。
肖尚书告老还乡,在故乡盖起来一座大宅院,有一年一个下乡私仿官员,路过此地,觉的很奇怪,这种小地方,怎么有这么气派的大宅院,好奇心促使他进去看究竟,进去一看,皇帝给肖尚书下拜的画像挂在大厅正当中,吓的他连滚带爬的出去了。外公聊到这里,好象故事聊完了,又象口渴了,外公扭脸伸手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爷爷随手端起茶壶又给外公倒上茶,爷爷说:下南方逃荒,不能说是南夏辉人,在南方一听说是南夏辉人,抓住就打个半死,因为有两个南方牛贩子,去北方做生意,坐船是他们必经之路,南方人在北方买了牛往回赶,走到汶河边,船家一看是外乡人好欺,来了个狮子大开口,要的船价非常高,南方人一听,这不是讹人吗?来到别人这一亩三分地里,也没别的办法,自认倒霉吧,另一个人非常认死理,任淌过去也不多付钱,船家也较了劲,哪你就淌吧,外乡人不知河水深浅,淌到河当中急流水深,眼看连人带牛淹没,船上他的同伙哀求船家去救他,船家不理,眼看着连人带牛淹死在急流中。
外公也是夏辉人,他也听到船家的一些诽闻,外公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为什么不报,时间不到,二狗子家讹人讹富了吗?(二狗子是船家的外号),媳妇病,孩子死,他也瘸了一条腿,就是让人家给打的,这就是报应。两亲家你一言,他一语聊个没完,喝罢了茶,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奶奶做上几个小菜,两亲家在喝上几盅小酒,其乐融融。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村里的会计,那个年代农村识字人不多,父亲读过几年书,也就成了村的识字人,父亲做事谨慎,为人谦和,言谈举止温稳而雅,有很浓的书生气,父亲着装穿戴,无论新旧非常整洁,从我记事父亲穿的就是中山装,留着洋头,(那时男人留头发就叫洋头),很有文人风度,那时的我也以父为荣,有一种自高自在的优越感。
日期:2014-05-14 16:52:36
第一章(2)(无忧无虑的童心
我家东南面不远处有条生产河,生产河边上是一条很宽广的大马路,也是汶河北的交通要道,这条马路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几个很要好的伙伴,在这条大马路上打皮球、踢毽子、跳房、跳绳、男孩子们互相追逐,到处奔跑,玩耍铁环,砸木棰……玩的是不尽乐乎。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河水清澈见底,奔流不息,河边柳树成行,绿荫成片,大树参天,河边路旁镶满了野花草,绿油油的一片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朵争春斗艳,打碗花开着细小的黄花象满天星迎风招展,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勃勃生机。
日期:2014-05-14 17:20:49
到了夏天这条宽广的大马路,又成了人们乘凉的好地方,夏天吃了晚饭,孩子们从家里拿着小席子、草苫子、铺在河边路上,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大人讲故事聊天。奶奶说:天上的星和地上的人一般多,一个人占一个星,我问奶奶,你占的是哪一个星?奶奶沉下脸说我,你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问的让人发慌。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老爷爷,手里拿着小凳子,和爷爷打招呼,坐在了爷爷身边,这个老爷爷八十有几,腰不弯,腿不瘸,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还念过几年书,我们几个孩子都缠着老爷爷,听他讲故事,老爷爷吸完了一袋烟,磕了磕烟灰说:好吧,给你们讲一个泰山上出金子的故事,老爷爷深吸了一口气,捋了捋胡子,拽了下衣襟,摇着蒲扇说:有个南方人,每年都是年三十上山,年初一下山,店主很奇怪的问他,老哥,别人都在家过年,你怎么都是这个时侯上山,南方老客笑而不答,店主也没多问,店主想,我开店,你住店,反正我也不吃亏。南方老客年复一年的持续了十几年,渐渐的老了,爬不动泰山了,就问店主,老弟,你说我这些年上太泰山为了什么,店主说,不知道,反正你有重要的事要办,南方老客说:这些年你们对待我不孬,我给你们说实话吧,泰山上有个地方出金子,只有年除夕子夜零辰,也就是上年与下年交接的时辰,早去了也没有,晚去了也没有,我也爬不动泰山了,我发现你们都是好人,我才给你们说的实话,店主半信半疑的好好招待了一番,南方老客千恩万谢的走了,从此以后果然没有再来。
日期:2014-05-14 17:28:04
到了年三十,店主夫妇老早就去了泰山,看一看南方老客说的是不是真的,等到半夜时分,石窝子里真的淌出了金子,店主夫妇收好金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店主夫妇嫌石窝子太小,找来个石匠把石窝子开大了一些,到了第二年,店主夫妇准备了两个大口袋,老早的就上了泰山,好容易挨到半夜,用手一抓都是烂泥,再抓还是烂泥,店主夫妇非常懊恼,垂头丧气的回家了。从此以后太泰山上再也没有出金子,只留下一个斗大的石窝子。我正听的入迷,老爷爷讲完了,孩子们都不肯离去,缠着老爷爷在讲一个,老爷爷也不答理我们,拿过烟袋装上烟,划了根火柴点着吸起烟来。
日期:2014-05-14 20:31:52
您都来了,这是本家二爷爷的声音,二爷爷拄着拐棍,一瘸一拐的过来了,二爷爷的腿是赶大车翻了车砸坏的,奶奶说:你二爷爷家是仙家日子,过年他们家的绞子馅有好几样,都是仙家给他家捣鼓的,我们家怎么没有?我问奶奶?奶奶说:咱们家没有、有福人,仙家日子不长久,有一天晚上,你二爷爷家也不知道谁得罪了仙客,把他的大女儿弄到井里在弄上来,你二奶奶找不到大女儿,不敢睡觉,在院子里坐着,听到门后边有哼哼声,过去一看,真是她的大女儿,全身滴答水,连头发都湿了,问她去哪里了?她说不知道,就是仙客捣鼓的恶作剧。
日期:2014-05-14 20:34:49
有一天晚上,吃了晚饭,还是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家的小席子、草苫子、赶到河边乘凉,这天晚上特别闷热,乘凉的人也特别多,大人摇着蒲扇,使劲的扇,也不断的给孩子们打扇,有一对李姓夫妇孩子很多,前呼后拥一大帮,李性女人显的很疲劳的样子,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说:今天怎么这么热,象下火一样,热的难受不想吃饭,奶奶接过话茬说:是啊,真热,天没多大搁头,不燥风就燥雨,李性夫妇刚把孩子安排好,六月的天,孩儿的面,说变就变,忽然刮过来一阵凉风,孩子们都站起来跳跃着喊,真凉快啊!真凉快啊!紧接着闪电雷鸣!乌云很快布满了天空!老天要变脸,奶奶叫我们赶快收拾乘凉的东西,跟着奶奶回家了。
日期:2014-05-14 20:38:34
李性夫妇想起他们家晒的麻杆子还没收起来,如果被雨淋坏了,一年的劳动白干了,李姓夫妇带着孩子们收麻杆子去了,雨哗哗的下起来,下的很大,奶奶说:扳倒天河往下淌,李姓夫妇收完麻杆子,全家都淋了个呱激激,回到家雨也停了,乌云来的快走的也快,一会的工夫月亮从云彩里露出了半边脸,李性夫妇这才想起孩子,一看少了他们的小五儿,急急忙忙出去找孩子,连喊带叫,惊动了全村的人,都帮着找,找了一个通宵,都没找到,天一亮顺着河流往下找,在孙伯地段找到了他们的小五儿,早就断气了,李姓夫妇哭天喊地,他们的小五儿在也回不来了。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到了,大人们都忙着收秋,没有人乘凉了,我们孩子们也帮着大人干些零碎活,那时侯我们家劳动力多,忙秋我没什么印象。
日期:2014-05-14 20:51:17
到了冬天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河边马路上玩耍,玩的更是乐乎,白天我们玩耍的伙伴有小金姑、丽格、灵芝、小金姑比我大三岁,我小时侯听大人说,小金姑是地主还乡团(肖龙阁)与刘二成媳妇生的私生女,肖龙阁解放后就被政府枪毕了。小金姑长的嘴口、眼腈很象肖龙格。白细的皮肤、红红的腮膀、长的秀气象她娘。丽格与我同岁,是(龙田爷爷)的独生女,灵芝比我小一岁,是本家族(肖衍湖)二大爷的次女,听老人们讲,衍湖这个名子还是算命先生给他起的名,衍是辈、湖是名,五行缺水,湖代表水。
日期:2014-05-14 21:00:47
我们几个玩耍谁也离不开谁,做游戏有一个不到场,就玩不乐乎,我们四个人跳房,是我们玩耍的强项游戏,一根腿格蹬着踢瓦片,从这个方块踢到另一个方块,谁的瓦片压着画的杠,谁就算输,孩子们都争胜心很强,谁也不愿意输,有时侯判断失误,争的面红耳赤,还闹生分。
到了晚上,玩耍的孩子更多了,孩子们玩捉迷藏,叨小鸡、砸瞎驴、就是把一个孩子的双眼用手巾捂上,周围的孩子们都去用拳头砸他的后背,捂眼的孩子要是抓住其中的一个就算赢了,把捂眼的手巾,在捂到抓住的孩子眼上,做这种游戏还能作弊,比较要好的伙伴,捂眼的时侯故意留点空瞭,抓住不顺眼的,把他的双眼捂上,故意砸他。这就是孩子们的恶作剧。
日期:2014-05-14 21:16:34
晚上玩游戏玩腻了,我们几个孩子一商量,趁着夜黑,去喊二壮他娘,二壮有些傻,二壮他娘很邋遢,成了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玩耍的对象,我们一大帮孩子一齐喊,二壮他娘真张狂,拉屎拉到炕沿上,二壮他娘听着出来就骂,你他娘的您都拉到炕沿上,都拉到您锅沿上,二壮他娘一出来骂,我们都跑了,大弟他还小跟不上,使上大劲的喊我,大弟这一喊,我就被暴露了,气的我回去打了大弟一巴掌。
晚上玩耍玩兴奋了,忘了回家,有时侯回家晚了,奶奶很生气,不叫我上炕睡觉,叫我在炕下边站着,奶奶气呼呼的说:天天出去撕皮祆,(撕皮袄就是疯的意思),这么晚了才回家,你别睡觉了站着吧,我也不敢上炕睡觉,我就在炕下边站着,站了一会儿,奶奶才叫我上炕睡觉,到了第二天吃了晚饭,我又跑出去了,把昨天晚上罚站挨训的事,忘的一干二净,奶奶拿我也没办法。
日期:2014-05-14 21:33:26
晚上出去玩耍,是我那时最快乐的时侯,最不乐意的就是推石磨,石磨是两块圆形石块,经过石匠加工打造,成了人们磨面的工具,两块圆石上下对齐,粮食放在圆石上面,圆石上面有两个磨眼,粮食从磨眼里露下去,圆石两边横着拴上两根木棍,一人推着一根木棍围着石磨一圈一圈的转,粮食经过两块圆石的磨压,磨碎的粮食在两块圆石中间流到磨盘里,盛到簸箕里,在用罗筛进木篮里,罗底下的成面,罗上面整的在倒进磨眼里,磨的都成了细面,这才算完。我一推石磨伙伴们都猫在我们家大门里边,和我瞧瞄,给我打手势,奶奶坚视着我,我无法脱身,玩耍没有我,伙伴们玩不尽兴,有时侯早早的都散走了。
日期:2014-05-14 22:21:27
我们推石磨也不让奶奶闲着,轮着给我们揉肚子,我有个肚疼的毛病,我一说肚疼,奶奶就深信不疑的给我揉肚子,奶奶揉肚子很有工夫,向左揉一会,在向右揉一会,揉完,在两手抱着肚子来回晃几下很舒服,我这个肚疼的毛病,成了我推石磨偷懒的招术,我一说肚疼,奶奶就给我揉肚子,比推石磨舒服多了,大弟也看出了门道,推石磨大弟也说肚疼,奶奶也给他揉肚子,我说他是装的,他说我是装的,才开始是和大弟斗嘴玩,斗来斗去谁也不让谁,我和大弟推着石磨吵起来,我们吵架一声比一声高,都想把对方的声音压下去,惊动了在厨房做饭的奶奶,奶奶伸手抓起一把笤帚疙瘩,我和大弟一人挨了一笤帚疙瘩,说我们都是装的。从那以后,推石磨谁要说肚疼,奶奶就拿着笤帚疙瘩吓唬我们,推着石磨谁也不敢装病了。
日期:2014-05-14 22:31:27
我有个夜间咬牙的毛病,爷爷说男孩子咬牙恨家不起,女孩子咬牙恨爹娘不死,爷爷说女孩子咬牙独,奶奶打听到一个偏方,吃了打狗饼子治咬牙,第二天奶奶领着我去了一户姓房的人家,昨天晚上这家老头死了,我家到他家看着很近,走起来很远,隔着一条大深沟过不去,拐弯向北桥上过就显的很远,给死人做的打狗饼子,打**子,都是奶奶昨天晚上给他家做的,打狗饼子用面做的,圆形,上面画上图案,死了的人走黄泉路、过奈河桥、去阴间防身用的,我跟着奶奶去了他家,奶奶先哭了几声,然后拿了三片打狗饼子,叫我在门后边吃。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