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凌风三千里
作者:
士心土成
引子
公元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汉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2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其实早在年初,远在沓中屯田避祸的姜维早就看破了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并且对钟会屯兵长安的举动有所探知。景耀六年(263年),姜维上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在这紧要关头,后主刘禅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令宦官黄皓请来巫者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于是将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朝中重臣都不知道有此事。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后主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
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
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阴平桥头又没有援军,遂立刻帅本部三万兵东撤,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邓艾却也牵制姜维不住,姜维至阴平桥头,被占据桥头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等合兵。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
此次魏军东堵西追,想在西北方向战场歼灭或是缠住姜维。最终邓艾的西方三路出击却都扑了个空。一步之差,先发制人不成,反被姜维抢了先机。由于是兵分三路,之后即使追上姜维,也不是全军齐上了,故此仅和蜀军一战,便无力穷追猛打了。由于这样,诸葛绪虽然成功占领阴平桥头,却因为姜维成功摆脱了后面的追兵,得以大摇大摆的入北道三十里,使得诸葛绪不得不引军急退。
日期:2013-12-03 20:29:22
这边姜维虽然摆脱了邓艾的纠缠,但钟会的十二万大军已经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并进,直入汉中。汉中要塞阳安关口因苦候援兵不至,主将傅佥战死,副将蒋舒献关投降。
阳安关口既克,钟会遂引兵长驱南下,汉中大部失落,仅余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姜维想要去援救阳平关,却听说阳安关口已经失陷。此时张翼、董厥也到达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此时汇合后的大军约有五万余人,于是姜维退守剑阁,据险抵御正面钟会的十二万魏军。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一万多魏军精锐,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最终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虽然已经是“粮运将匮,频於危殆”,但终于抵达江油。
江油关口雄据石门,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雄关。这时的邓艾本来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只要江油守将能够凭借天险守上个十天八天的,邓艾的魏军将会不战自溃。但江油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献出险关,让邓艾有了第一个立足据点和喘息之机。
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后主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
可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但诸葛瞻却不采纳其言。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始终不为所动,依旧在驻在涪城不前。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日期:2013-12-03 20:32:34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后不得不在平原之地和魏军进行野战。
留守在成都大后方的兵将承平既久,武备不修,战力自然极为低下。据险而守尚可一战,在平坦旷野和魏军铁骑进行野战却不是对手。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之后怀帝刘禅却听从谯周主降的建议,不加抵抗投降了魏国。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接诏,“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蜀汉至此遂告灭亡。
日期:2013-12-03 20:36:23
一:暗流汹涌
十二月的成都雨雪连绵,最为恶劣的就是象今天这样的雨夹雪的湿冷天气。不但冷,而且是那种潮湿多雾阴寒刺骨的冻冷。时间已近黄昏,往时人流如鲫的西大街两侧的行铺,此时大多都已关门,整个西大街上早已是难觅人影。
自半个月前征西将军邓艾因被监军卫瓘告发图谋反叛,父子都被囚押起来后。成都整个权力高层秩序大乱,一时之间上下无不人心惶惶的,局势也变得十分的混乱诡异。值此兵荒马乱的时节,平民百姓保得性命才是第一要紧的事,做生意这样的事也只能是等到时局稳定后才可考虑的。更何况现如今天气是这么恶劣,就算开店也不会有客人上门的。
只是凡事总是有例外的,本来应该是空无一人的大街中,此时却传来一阵微弱的脚步声,但见一道人影在风雪迷漫的街头上由远而近渐渐闪现出来。
这是一个年龄大概三十五六岁的精壮汉子,从其身量来看可能要比普通的蜀地之人高上半个头,这样的体形其实却也不能算是特别的高大。只是从其背影却能明显感受到其人肩胸极为宽厚雄壮,双臂也远较常人更为修长有力。笔直的双腿紧扎的腰肢,在在显示出一种孕含着惊人爆炸力的沉凝气度。来者身上仅着一袭粗布单衣,头戴竹笠身披蓑衣,沿着空无一人的西大街不紧不慢地踱步前行,却似丝毫没把这漫天的雪雨当作一回事。
眼前这等糟糕透顶的天气,让马风感觉十分的不习惯。湿冷的寒气穿衣透骨,而夹杂着雨水的雪花更是沾体即化,很快又在蓑衣上冻结成冰,街上一片泥泞湿滑不堪行走。这让他不由得有点怀念起那大西北广袤的戈壁沙漠上的烈日狂风来。
说来马风已经有将近十年没踏进这成都城了。十年前,马风受大将军姜维的委托经略西北。当时的他也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正是人生中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时候。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受此重任,除了其本身办事机警干练,能力超群之外,也和大将军一直以来的刻意裁培扶持是分不开的。
日期:2013-12-03 20:40:15
十年之中,经过当初和他一起出关的一众兄弟们的努力经营和博弑,在凉州和凉州以西的广大西域地区,已经建成了一个巨大行商网络。蜀地西南的盐茶,成都产出的云锦,经由一条条安全的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各地。而贸易所得利益的很大一部份,又被用于购置牛羊军马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西北蜀汉军中。
十年之中,西北方向的蜀汉军队兵力虽远较魏军为弱小。却被大将军姜维一手打造成为一支令魏军闻风丧胆,不敢正面视之的雄师劲旅。这中间除了大将军姜维的盖世武功威震敌胆外,其卓越的统军才能,也令得将士上下一心誓死效命。除此之外,以马风为首的这个经略西北秘密小团队,他们出色成功的运作也同样是功不可没。
况且依托着这样的商网,所获得的还不仅仅是物质资源上的种种好处利益。一个绵密高效的情报网,也伴随着商网的成长,在无声无息之中扩张开去,悄然渗透到西域各地重镇和各胡族聚居的领地当中。一旦时机成熟,这样的一个情报网所能起的作用将会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大将军天才的远见和卓越的战略构思。能够有幸参与其中,并成为首席执行者,这让马风感到深有荣幸。只是所有的这一切,终究架不住蜀汉朝堂高层的庸碌无能和不思进取。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旦形成,任大将军再如何地武功盖世,终究独木难支,再无只手回天之力。
说实在的,当得知怀帝刘禅举国降魏时。马风心中却没有多少伤痛之情。甚至于还有那么一种因解脱重负而来的轻松和莫名欣喜。是呀!这回大将军该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恢复其自由之身了。如此龌龊糜烂的所谓蜀汉朝堂家国,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将军如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去守护的。
日期:2013-12-05 10:38:52
以大将军天纵之才,只要抛弃肩上的那个烂担子。天下之大还不是任其纵横的?别的不说,只要进入西北地界。就算是想裂土为王开疆立国,那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难道说大将军终于想通了,所以才会在此敏感特殊时节,发出密函秘密召见他。一想到此节,马风的心不禁一下子变得火热起来。
在马风心中,大将军姜维除了是军队的统师和他的上司外,更是他马风绝对崇拜的偶像。能够为大将军赴汤蹈火肝脑涂地,那是他个人最大的荣幸,也是他时时刻刻准备着毫不犹豫去做的事情。
想到在离开十年之后很快又能面见大将军,心情不由得十分激动起来。这样的心情不象是一个下属面见上司,更象是一个长年离家远游在外的孺子将要面见慈父一样。
说来在马风和大将军姜维之间,确实是有着仿如父子一般的情谊。
马风生于凉州南部,其时当地处于蜀魏交界处,是个战乱频发的地方。在马风才刚刚十来岁时,他家所在的村子就被乱兵所毁。父母及其他所有的家人都不幸遇难,只剩得他一个孤儿。是姜维从死人堆里将他救出并收养的。之后又教他修文习武,并处处着力裁培扶持,才造就了马风今日的成就。
因此一向以来,所谓的蜀汉朝堂家国,对他来讲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模糊概念而已。唯有大将军姜维,才是他从心底愿意为之舍生赴死去效命和守护的。心中想着心事,脚步却也没慢下来,不知不觉之间,大将军府已经遥遥在望。
大将军姜维虽然曾在蜀汉朝堂官居一品,但他的府邸其实并不豪华宏大,外观上看也就和普通的殷实之家的宅舍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宅舍后面连着一个面积颇为宽广的后园。马风知道那就是将军府中的演武场了。
对于那个处所,马风其实也是很熟悉的。遥想当年,年幼的他也曾经常在此处接受大将军的亲自指点,勤练武艺。演武场东边就是大将军的书房。马风此时又想起收到的密函内容:‘约于##日##时,秘会于书房。来时避开所有人等耳目,切记………………’当此非常时期,大将军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好理解也十分明智。
一时之间,但见马风停下脚步,沉气凝神。就在一刹那间,其听力的灵敏度成倍地提高,心神触感有如实质一般向四周延伸探测。在很短的时间内,周遭方圆数十丈的空间范围内都被他侦查了一遍。在下一刻,但见其身形闪动,整个人化作一道淡淡的身影,消失在迷茫的风雪当中。
日期:2013-12-09 20:25:25
二:大将军姜维
入夜时分风雪渐停,一轮明月从层云中探出,向着人间洒出无限的清辉。一时之间,整个成都古城银妆素裹,变得仿如瑶台仙景一般。在将军府后园东侧书房窗着,数株寒梅花开正艳。寒风过处,阵阵冷香中人欲醉。
此刻的园中,有人正秉烛而立,冒着雪后的奇寒夜赏梅花。此人体形颀直高大蚕眉凤眼,头戴儒巾身着宽袖青衫,整一付超凡脱俗的名仕风流气派。虽则两鬃之间已隐约可见斑斑白发,但双眼开合之间却仍是神光闪烁清冷似电。其沉凝气度如山似岳,让人不由得一见心折。他就是曾官拜蜀汉大将军,被推为当世武功第一的一代大宗师姜维了。
说来姜维领了蜀汉大将军一职以来,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魏那边历经数年的内斗和朝局动荡之后,已经是政归司马氏了。当下朝局已经是十分安定。况且魏国本来就是地广物博,眼下更是人才辈出实力强盛。
稍微了解当前天下局势的人都会知道。蜀汉朝堂领益州一州之地,困守西南一隅,其实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就算是依靠着山川险固闭关守,终究也是一个坐以侍毙的死局。
当然,一线的生机也并非没有。这所谓的一线生机就是,内修善政励精图治,外强兵革锐意进取。只有平时准备充分,一旦外间有隙,才能迅速抓住机会,攻掠其他州郡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也唯有如此,才是长远的生存之计。
其实说起来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这样的的机会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不但有这样的好机会出现,而且是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样的好时机。可惜的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所有的这些好机会都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在这样一个乱世当中,怕是只有君主贤明而且雄才大略,朝堂上下同其所欲奋发有为,才能在机会一旦出现之时很好地把握住吧。可惜怀帝刘禅明显并非雄才大略的君主,而整个朝堂高层也是习于安逸,只是一味想依赖山川险阻外人难入,过着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太平日子。国事沦落到今日这种家国破亡的地步,虽有一些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话虽如此。只是整个家国朝堂在我手中而亡,却是让我有负诸葛相父所托。死后还有何面目见诸葛相父和子龙师傅两面位恩师于地下呢?想到此处,姜维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总须竭尽所能力图匡复。姜维在心中对自己说道。那怕此举本身就是逆天而为的。一旦失败,不但自身将死无葬身之地,只怕是自己的整个宗族也要跟着全部毁亡。
只是天下间有些事却是不得不做的,因为那是一种承担和责任,却是不能够用世俗间的个人生死得失,和宗族安危来加以衡量考虑的。况且棋局已经开始,再也没有退出的可能了。博弈的成败,将会在下来这十多天的时间里见分晓。该尽的力都已经尽了,下来的一切就听从老天爷诣意,由他老人家来作出裁判和安排吧。
日期:2013-12-09 21:48:38
姜大将军此时的心情其实是十分轻松和愉悦的。在记忆当中,自十年前领了蜀汉朝堂大将军这一职位后,象此刻这样轻松愉悦的心情,就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个中原因,除了自己已经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不再受个人的生死得失所困扰外。也和半个时辰前和马风顺利见面,自己的小儿子姜羽的今后,有了安全妥当的安排而倍感欣慰有关。
姜维此生养育有两个儿子。大儿现今已经是年近四十,也一向在蜀汉军中任有官职,只是其天赋似乎平平,难以继承大将军的一身所学。小儿子姜羽是姜维年近五十才得到的,眼下年龄也只有十一二岁。虽说年龄尚小,但自幼却是聪明无比武学天赋奇高,是姜维最为爱惜和备寄厚望的。正所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呢。
马风当然是他姜维绝对能够信得过的人。两人之间不但有着师徒的真实名份,更是有着仿如父子一般的亲密感情。
想当年收养马风时,虽然一开始也只是因为一时的心慈和不忍而已。但是不久之后姜维却发现马风本身有着极佳天赋,是个不可多得的练武奇材。天赋之高,比之姜维自己的大儿子还要强上数倍。惊喜之下,姜维欣然收其为徒。并将其平生所学武功倾囊相授。而日后马风在武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充份证明了姜维择人的眼光极准。
姜维此生在武学方面所学极为博杂。早年他师从当时大宗师郑玄修文习武,已经就练得一身绝佳武功。
在他二十七岁那年。凉州的天水城下,面对着当时号称武林第一人的武圣赵云赵子龙,他已经是可以正面硬撼,连着斗上个六七十回合而不落下风。
正是这一次的惊艳亮相,让年已经七旬的武圣赵子龙赞赏不已。归蜀之后更是将他收为平生唯一的亲传弟子,并将其毕生所学的武学精华‘六合天心诀’倾囊相授。
日期:2013-12-10 21:35:31
‘六合天心诀’可称得上当世的一部奇功,据说若能修练至高级境界时,其所修练的已经不再是世人所能认知的一般意义上的武功范围。而是突破武道至境,上窥无上天道。
至于这部奇功的来历,就连当初传授此功的武圣赵子龙也是语焉不详的。只是约略提起其在幼年时曾在山中偶遇异人,得授此功诀和枪法。异人让其勤加修练,日后以此扶佑明主,安定天下造福万民。
此功法共分九层,前六层为筑基功法。粗看似乎也没甚特异之处,与当世流传的很多行功之法大同小异。修练前六层所能得到的能力,也无非是提高身体各种机能,增长力量提高速度等。和当世流传的其他功法相比,也不显得有何神异之处。唯有修练方法简单易行,普通稍具天赋之人只要勤加修练。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总是可以修至第六层的境界的。
只是后面的三层境界却是极为难以练成。不是根骨绝佳天赋奇高的人,终其一生也就只能止步于前六层功法而已,绝对难以进窥后三层的神功异境。想当年姜维得此功法之后,为了加强蜀汉军中力量。也曾经在军中遍选数十名根骨上佳的少年授此功法,加以特别训练,以期能为蜀汉军队培养造就出一批英才将领。
这批受训少年中间,不但包括了姜维自已的大儿子,赵云的两个亲生儿子赵统和赵广也在其中。但是这个英才培训计划在耗时十年之后,却发现几乎所有参训之人最终都是至步于第六层功法。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收获,收获只有一个,那就是马风。
马风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他修习这套功法的第十个年头。终于突破第六层的桎梏,一举进入第七层的境界。这是在当时据姜维所知的,当世之中除了他自己和武圣赵子龙外,第三个能在十年之中进入功法第七层的人。
日期:2013-12-10 21:59:18
马风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他修习这套功法的第十个年头。终于突破第六层的桎梏,一举进入第七层的境界。这是在当时据姜维所知的,当世之中除了他自己和武圣赵子龙外,第三个能在十年之中进入功法第七层的人。
在这之前他自己和赵子龙都是花了八年多将近九年才达到这样的境界的。而这套神功还有一个特异之处,就是说如果修练这套功法之人,不能在十年的时间里进入第七层的境界,那么也就终生止步于此了。
由此也可见这神功虽好,却也需要天赋异禀的天才人物才能有福消受。只是这个人世间就有这样一种奇异之处。这世间自然是天才绝少,当你在苦苦寻觅之时,或者花上三五十年甚或一辈子可能都难以遇上一个。而往往是在你不经意之间,却会在你身边不起眼的地方突然冒出一个来,而且不但是一般的天才,还是个超级的大天才。
姜维在五十岁时喜得一子。此子取名姜羽当下已有十二岁了。其自幼天姿聪颖天赋奇高,六岁时开始修习‘六合天心诀’至今已有六年。半年前顺利突破第六层桎梏,一举进入第七层境界。老来骤得如此佳儿,怎能不让姜维的心怀大慰呢。
日期:2013-12-10 23:01:53
‘此子不但终将能够继承自己一身所学,只怕还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维欣慰地想着。
自己的这一生中,最为引以为憾的事是修习神功的时间太晚。后半生又为国事所累,终年戎马倥偬难以潜心修练。虽然在一年前终于将神功修练至第九层的大圆满境界了,无奈年岁已高,只怕是穷尽自己的有生之年,终究是再也无法领悟出子龙武圣传授下来的最高武学秘诀‘破空枪’了。这实在是此生最大憾事。
唉!看来自己今生无法实现的愿望,看来是只好寄托在小儿子姜羽身上了。姜大将军在自己心中默默地想着。
就在半代上时辰之前,姜维在这书房之中秘会了马风,并托付马风将小儿姜羽秘密带离出成都城。这是目前他唯一能做到的一件事了。
他也自知当下所谋划之事风险奇大,一旦失败将是一个宗族全毁的下场。此时先让小儿子离开此处,也算是为防万一的措施。是为自己宗族留下一丝血脉的以策万全之法吧。
而他所能做到的也唯有这么多了。须知当下曹魏方面的最高统师钟会,可也是当今世上才智高绝之仕呢。自己府中一个十来岁的小儿在人前消失个十天半月的,可能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怀疑。可是如果动静太大了,对方也就难免会产生怀疑了。
为了使得谋划之事能够顺利进行,只能让家里其他的人也一并留下来陪自己一起冒险了。唉!自来家国两以两全。想要无愧于诸葛相父和子龙先师所殷殷付托的蜀汉国事,那就只能有愧于自己的宗族家事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